科学家新视野-COVAX年终体检:如何驾驭市场机制?

图/美联社

在去年COVAX刚起步时,笔者在此曾撰写过一篇文章,检验类似的公私伙伴机制,指出COVAX的成功与否,将视其是否真的能成功介入定价与确保供应量而定。而在新冠疫苗问世近一年后,恰是时候检视COVAX的表现并思考其带来的启发。

疫苗现况:严重不均

今(2021)年5月时,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谭德塞曾譬喻,当前高度不均的疫苗分配情况如同南非过去的种族隔离。至今,半年过后情况仍未改善,根据牛津大学11月中的资料,高度发展国家平均接种率已超过70%,远远超过低度发展国家的5%。据美媒统计,高收入国家施打的第三剂数量甚至都已经超越低收入国家全部施打的剂数。

这个现况显然与COVAX公平分配的宗旨:帮助有参与预先市场承诺(AMC)的低收入国家,在明年初提供30%疫苗接种率的目标大相迳庭。以疫苗数来说,今年年初COVAX希望在年底派发20亿支,但这个目标已在9月下修为14亿。然而截至11月中,COVAX仅派发了5.2亿支疫苗,换句话说在接下来一个月内除非高速跃进、派发近10亿支疫苗,已不可能赶上已大幅下修的目标。

主要问题:

供货机制不稳与不透明

除了一些国家承诺的资金尚未到位外,其实COVAX已经下订的疫苗高达50亿支,最大的问题出在供货缓慢。COVAX的执行董事Aurelia Nguyen 9月在推特上指出,生产商经常拖延给COVAX的供货,并呼吁生产商提高透明度,让外界知道是不是有国家「插队」抢走本来应该优先给COVAX的疫苗。

为了解决短期供货量能不足的问题,7月时COVAX推出了一个叫「COVAX市集」的新机制,提供一个匿名平台让疫苗生产商与原料供应商交流,期待能桥接双方的供需。这样的做法或许与COVAX执行董事提升产业透明度的原则背道而驰,但可说是回归市场现实的聪明之举,也显示疫情下全球卫生社群寻求创新解决机制的弹性和野心。不过因为其匿名的特性,目前资讯稀少,外界很难评估实际成效。

介入市场:智慧财产权豁免

即使COVAX市集消除了短期的供需错配,对整体疫苗的缺乏和不均仍恐帮助不大。市场机制的失灵让介入的呼声越来越高。除了学者相继发声,《英国医学期刊》和自然等重要杂志也透过编辑台呼吁各国支持豁免相关的智财权,并要求药厂主动配合技术分享与转移,来加速低价疫苗透过学名药的方式生产。美国总统拜登 5月宣布支持智财权豁免,让全球卫生社群大为振奋,然而至今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商尚未有重大突破。而其他大国如英国、德国、日本等,至今表现出的态度最多也只能堪称暧昧拖延。

然而对于智慧财产权的介入也有更弹性的做法。强制授权(compulsory licensing)—对智财权的有限度豁免—过去曾在促进生产治疗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的药物上带来重大突破。近年学者更进一步指出,虽然提出强制授权流程繁复,但即使不真的提出也能作为政府与药商谈判的筹码。曾任美国全球爱滋协调官的Mark Dybul,最近也针对智财权豁免提出类似的建议。

虽然目前COVAX的诸多局限,影响了中低发展国家的疫苗困境,也反映出许多公私伙伴机制的旧有问题,但这样的现况也提供了修正改进的机会并加强了积极介入市场的呼声;公民团体需要持续监督公部门在与私部门结盟的同时仍做好调节市场的工作。

上个月COVAX宣布将改变过去供应疫苗的作法:将资源集中给接种率最低的国家,也展现了治理机制不断调整进步的弹性。当前多数的资源与权力仍在国家政府手上,因此除了世卫组织等跨国机构外,各国执政者是否有政治意愿实现自己的捐助承诺、或与各自国内疫苗生产商谈判与施压,不只会决定COVAX能否在下一个年度「转亏为盈」与成功影响全球防疫成果,更是对全球社群道德责任的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