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中兴一把? 台积电南京厂16奈米「量产只花20个月」
▲台积电也成立设计服务中心,将「开放创新平台OIP」 生态系统带入大陆半导体产业。(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在这次中美贸易战之中,中兴遭美国制裁7年,跟着暴露「缺芯」短处,就有陆媒直指台积电能帮上忙。台积电南京厂总经理罗镇球透露,16奈米制程从2016年7月7日动土,近期南京厂已经正式量产出货,从动土、进机到正式出货只花20个月,是极度少见的高效率。
罗镇球出席南京江北新区「两城壹中心招商会」时透露,南京厂最早规划在今(2018)年下半年步入量产,为了配合当地晶片客户热络的需求,台积电将量产时程提前,先前对外公布是今年5月量产,但其实整个进度不断提前,南京厂4月就正式量产出货16奈米技术的产品,这也是目前大陆在晶圆代工领域,最高端的制程技术。
据了解,南京招揽台积电、紫光两大半导体企业落脚,试图打造「晶片之城」。第一是台积电在江北新区的南京12吋晶圆厂,已经在4月率先量产出货,进度大幅超前;第二家是紫光集团的南京12吋厂,传出该厂房也要生产3D NAND 晶片,让南京成为紫光集团继武汉之后,第二个3D NAND技术的生产基地。
台积电除在大陆设置南京厂外,也成立设计服务中心,将「开放创新平台OIP」 生态系统带入大陆半导体产业,目前已经有超过 100 名的员工,人数将持续增加。同时也让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供应链群聚于此,包括有全球最大处理器 IP供应商arm、EDA 供应商 Synopsys、Cadence 等。
台积电让半导体生态系统供应链群聚南京,是一种「打群架」的战略,罗镇球指出,当技术制程越来越先进,提供给客户的制程平台日益复杂化,台积电利用组成生态系统供应链的概念,把上、中、下游供应商都团结在一起,提供晶片客户从设计之初就需要的服务和IP,等于是把客户紧紧黏住。
根据统计数字,2017 年全球半导体的4000亿美元采购金额中,大陆就占了2500亿美元,是仅次于原油的进口商品,但半导体晶片自制率却仍是相当低,此时台积电南京厂的量产,可大幅带动晶片国产化的比重。大陆当局试图将合肥打造为「中国IC之都」,目标是2020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