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银行助偏乡 上百件乐器延续物命
偏乡推动艺术教育,却苦于缺乏乐器,教育部和实践大学音乐系推出「乐器银行」将闲置乐器妥善维修和利用,去年底至今已收到上百件乐器,修复成功率达7成。
台湾许多学校缺乐器,许多学校则是有很多损坏、闲置的乐器。教育部推动「乐器银行」,由产官学界合作,专业人士维修乐器,再媒合给偏乡小学,增加各种乐器的「物命」。
实践大学教务长欧阳慧刚表示,经过「乐器银行」整理的乐器,都将贴上RFID管理,除了了解流向、方便管理,还能定期维修。
参与管乐器维修的实践大学教师郭嘉尧表示,去年底试营运以来,共收到100多件,包括钢琴、铜管乐器、国乐器等。其中最旧的低音号,至少已经50岁,外表斑驳不已,但因低音号单价高,偏乡学校很少取得,会尽力修复。
阿里山达邦国小校长万淑莲表示,大家都说原住民天生会唱歌,是因为生长的环境中,各种庆典都会唱歌,「高兴也唱、难过也唱」。但现在环境变了,受到电视和网路流行文化影响,孩子爱玩Band,唱歌机会少了,反而没了音准,山上学校也缺乏乐器可以练习。希望透过乐器银行,帮原住民孩子找回天籁之音。10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