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电玩咖朱学恒 靠「创意」玩出财富人生
文.洪佩玲 摄影.郑暐琪
毛遂自荐给《魔戒》出本社,让朱学恒赚进三千五百万新台币,这件事也让他学到两件事:
1.要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才会做得好;2.赚钱不难,人生不只有选择题或是非题,也可以有问答题。
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台湾小伙子,与全球销量超过五千万本的《魔戒》有什么关系?答案是这个年轻人敢作梦,靠着憨胆,也让《魔戒》原着小说出版社敢放手,将《魔戒》中文版翻译权交给他,才让这个年轻人有机会用一枝笔,赢得全球关注,再写一页虚幻致富传奇。这几年朱学恒不改麻辣语调,各种网路社群如Plurk、Facebook、Blog等常可见他的发言,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充满戏谑和嘲讽的语气,偶尔会根据道听涂说来公开批评他人,例如日前前国民党立委邱毅将反服贸学运议场内的太阳花,误指是民进党团送给学生的香蕉,朱学恒跟邱毅在节目同台,也刻意拿出香蕉吃,大大消遣邱毅「指花为蕉」的糗事。
另外,赵藤雄说过「房价一坪250万不算贵」,朱学恒在「十大恶人」网路票选活动中,将赵藤雄列为候选人,逼得赵藤雄买下报纸头版自清。「唯有偏执才会与众不同」,朱学恒表示,他不在意批评,例如比尔盖兹也是偏执狂,「他对常识或许没有理解,但他对某些事有其理解特质,大部分人仰赖规则,就不会有自由,我想做就必须承担责任,人生不只有选择题或是非题,也可以有问答题。」提供实践创意的起点《魔戒》原着小说在欧美是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当年才二十七岁的朱学恒,靠着毛遂自荐,让他赚进三千五百万新台币,而他的成名史,如同他的公司名字「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这个至今言词依然犀利的三十九岁男子,只用了短短一个月,就为他自己以及《魔戒》原着创造出几十亿美元的财富。其实,朱学恒自认从来不以致富为目标,他只是喜欢打电动玩具,特别疯狂于虚拟的世界,喜欢直接进入战场的虚拟实境游戏。事实上,朱学恒不光是「幸运」,他的成功还有两个关键:「创新」与「未来」,更是许多具创意年轻人点石成金、美梦成真的「梦想方程式」最佳模范。
「我是军人世家子弟,小时候就天马行空,喜欢打电动玩具,高中迷上奇幻小说,会自己制造、自己想像、自己去发现有趣的事。现在的父母都帮小孩准备好,很难激发他的创意。」话锋一转,在镜头前总是一派轻松自在的朱学恒,也略显沉重的谈起他对年轻世代的焦虑。
军人世家养成离经叛道性格
「人生不一定要选择题或是非题,也可以是问答题。」朱学恒谈到自身性格,他从小喜欢的东西就跟别人不同,也非世俗所认同的,例如小学打电动玩具、高中时期看奇幻小说,在那样的世代,或许可说整个学校可能就只有一两个人喜欢,但也透过玩游戏发现背后有原着,发现奇幻小说内容很精采,开始接触游戏背后的原着。
「身在这个时代,跟着别人规则玩就输定,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朱学恒庆幸父母给予他很大的自由包容与理解,但他也认为,台湾年轻人的文化和创意,会受到学校、家庭等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个人的个性和习惯,逐渐被消弭,无形中就照着世俗的眼光去做。在他的观察,生长在「什么都有、什么都已经准备妥当」的环境中,也就缺乏了「勇敢闯荡、勇敢尝试、勇敢承担、勇敢争取」的爆发力。
采访过程中,他也不讳言因离经叛道的个性,敢言别人所不敢言,让他至今收到至少五十张存证信函,「当我做这些批判的同时,我也知道背后要付出多少的代价,但被告又怎样,告成大不了被关,我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还去做,就表示我叛逆啊!」或许天生反骨的个性,但他也笑说:「到目前为止不曾被起诉,可能是我运气好,或是大家手下留情吧!」为了自己而活的人生观「我的反骨魂应该遗传自祖父吧!」朱学恒出生在军人世家,祖父朱秉莲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抗日烈士之一。在世俗眼光他是个争议人物,由南到北,台湾几乎每个争议事件都有他的言论批判及看法,而让他义无反顾、一头栽入的,竟只是「闯闯看,至少过程也是一场精采好戏。」
回顾朱学恒第一次受到众所瞩目是2002年翻译《魔戒》,多年来,他自己贴钱租用大型投影设备巡回高中、大学演讲,又因为他经常在网路发表文章,拥有独特见解及敢于发声的个性,2006年被网友封为「宅神」,自此朱学恒跃上台面,走上一条批判社会,挡人财路,也挡自己财路的不归路。「没有想太多,就义无反顾的做下去。」他说道。面对前途难行,朱学恒依然无怨无悔,因他自认擅长在合理规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他的人生逻辑是,世界上的规则就是让后来者不能居上,包括公司年资、军中学长学弟制等社会规范,还记得朱学恒曾在一篇专栏中为自己争议的人生下了注解:给十五岁自己的一封信十五岁的你,刚上高中,人生的冒险对你来说才刚开始,你真的觉得很迷惘,很困惑;你真心希望有一个大人,能够在你寻找人生方向的这个时候,亲切地告诉你人生是什么,梦想要如何追寻,热情要如何奋战努力才能获得。最重要的是,你希望能够遇到一个体贴、真诚,不顾一切代价相信你的大人,他能够全心全意地告诉你:「没有问题,你一定做得到!我们相信你!」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直到你真正长大,你都没有机会遇到这样的大人。 还有你会一直念着当年希望能有大人告诉你的简单两句话:「没有问题,你一定做得到!我们相信你!」 (文未完)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717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www.moneyweekly.com.tw】【提升理财力--理财课程资讯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