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一个大学好不好,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办法应变!

▲李家同教授。(图/记者李钟泉摄,下同)

记者庄雅婷/采访报导

目前全台约有160多所大专院校,大学英文程度差、微积分先修班、不堪用等问题浮出台面清华大学荣誉教授李家同直批,「台湾学生表面懂很多,但基础是不够好」,大学「应该重视基本学问,不要搞花拳绣腿。」

走进清华大学资讯电机馆,白色大楼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静谧,采访地点就在李家同教授的研究室内桌子上非常干净整齐,呈现「简单、俐落」,整排的柜子上摆满了满满的教学用书、喜欢的书,还有历年教育议题的相关著作,而其中一篇文章就提到目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就是「缺少基本学问」,「只重诺贝尔,不重后段班」。

对此,李家同说,相信对台大这些最好的大学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有个现象是学生在大学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但还是得在4年内学会,「最后结果往往牺牲基本学问」,「表面懂很多,但基础是不够好」,令他非常担心,但也是难懂的一件事情,例如:有电机系学生搞不清楚电路设计,「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大学应该重视基本的学问,不要搞花拳绣腿!」李家同坦白地说,其实这种现象持续很久了,跟美国菁英大学相比,台湾学生「最基本的东西常常是搞不大清楚」,所以在国外念书时,就被国外教授发现,「这不是最近才发生的」。

大学好坏就看应变力

许多大学为了加强产学连结,教育方式面临转型,倾向走向产学合作,让学生在职前接触实务应用,对此,李家同「不反对」大学生知道业界情况,绝对赞成多了解业界,相对的业界也应该了解,「其实是要的是在基础能力非常好的人,不能说来了以后,只懂目前的技术」,因为技术可能会变,但如果一改变,就不会应用,「那产业界会变很好吗?」

李家同强调大学生要培养「基本能力」,当你拚老命学一种技术,倘若2年以后技术不见了,怎么办?现在这样的情况一再出现,「技术一夕之间被新技术淘汰」,厉害的人可以改变、学习,因此,培养基本能力可以应变,才是重要,「一个大学好不好,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办法应变」,能应变就是好的大学。他举例,许多号称资讯系毕业孩子,但都不会写程式,正是缺少基本能力的实证。

教育界奉献超过40年的李家同说,「很遗憾的,整个国家没有国际观」,一些大学生对于稍微「严肃」的议题,甚至是自己的事,都没有兴趣,「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于政治财经、国际都没兴趣,「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很遗憾到了最后国家出现这样的现象,「不知道」该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