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台湾观光该怎么救?别再浪费我们的优势啦!
▲台湾得天独厚,拥有特殊天然景观-绿岛朝日温泉。(图/台东县观光旅游网提供)
文/李伟文
最近政府开始祭出各项短期措施来挽救台湾即将崩盘的观光业。当然,这种救急的政策是有其迫切性,但是却也不要错失这个危机带给我们重新省思,台湾究竟需要甚么样观光客的这个机会。尤其在地狭人稠的台湾,我们拒绝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之后,我们如何想像台湾的未来。
台湾若要跟别人比财大气粗,比工厂占地数百公顷、容纳几万个生产线劳工,绝对是比不过的,也没有那个必要;台湾的优势在于创造了华人地区最适合生活的地方。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成为生活型态的先驱者,以及软性经济的创新者。
台湾在地理独特的风貌之下,拥有多样化自然生态,以及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下,含纳不同文化与种族自然而然地在此共同生活。这是我们最大资产,也是最大优势。
而且台湾很多有特色的地方也不适合发展大量观光客瞬间来去的大众旅游模式,台湾最棒的是在各个地方乡镇拥有独特风土人情所形成的氛围,因此若舍弃这种会感动人的优势去拚大众观光,实在很可惜。
▲澎湖桶盘屿著名景点柱状玄武岩,美的令人屏息。(图/取自观光局澎管处官网)
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资金流动之下,凭我们小小的在地产业或个人力量,很难以一般休闲娱乐为思考角度来对抗跨国企业或大财团,因此,或许反向操作,以生态保育为诉求,甚至利用工作假期的方式吸引都市上班族或世界各国的青年人来山里头『寻找生命的意义』是可行的方式。
所谓工作假期,意思是指借由参与劳动工作,得到放松的功能。也就是我们不必费心建筑声光物质设备给游客,反而只要提供旅行者一个实际接触到土地的劳动工作,能够让他们参与到生态保育的直接行动,这样诉诸理想与关怀,或许能吸引到更多品质更好的游客。
这是一个选择太多的时代,因此如何说一个好故事,如何以感性的手法行销,如何让人透过直接体验产生精神上或情绪上的突破,比用水泥霓虹灯堆砌出一些豪华人工设施来得有效与吸引人。
除了这种长期且高端的旅游方式之外,即便对「到此一游」的初次访客或大众旅游,也要在快速去回之间,尽量强调与突显台湾环境的特色。
▲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外国观光客当场素描起来。(图/记者黄克翔摄)
很多人以为,台湾是一个岛,四面环海,所以我们是个海洋民族,其实,台湾应该算是一座座高山从海面上浮起,除了百分之六、七十的面积都是山林地之外,绝大部分的民众住家都是与山为伴,所以我们更可以说是山的子民。
我们从小朗朗上口「台湾宝岛」,虽然知道台湾气候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到寒带,也知道地形景观从高山海洋、沙岸、岩岸到各式各样在考试时令我们头大的环境特色,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么多元丰富的生态景观集中到这么小的一个岛屿,是多么难得,也是多么珍贵的福气啊!
所谓热带到寒带,意思就是从赤道到北极圈,换句话说,在台湾,我们开着车子,一天之内就可以看到与赤道到北极圈相似的生态;而且台湾是两个板块挤压而成,台湾海峡在冰河时期是陆地,收容了从北方一路往南迁徙的各种物种,刚好落脚在海拔不同高度不同温度的台湾森林里,这种大陆型物种加上从南方海洋飘过来的物种,若以单位面积来算,台湾的生物种类是世界平均的一百多倍以上,多么丰富的生命,正是上天对宝岛台湾的厚待啊!
甚至连台湾人民,也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之下,这几百年来,已经成为许多不同民族最后落脚的共同家乡。这种生物多样性就是台湾最珍贵的资产。
●作者李伟文,长期关注环境与教育的牙医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