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大闸蟹即将引发的生态危机

▲肥美大闸蟹是许多民众的秋冬进补最爱。(图/记者陈世昌摄)

文/李伟文

秋冬季节,是重视养生的华人食补的大好时机,这其中,膏黄肥美的大闸蟹更是老饕们不可错过的珍馐美味。早些年是从中国大陆空运抵台,近些年开始在台湾进行大闸蟹的养殖

这种不管为了食用,或者植栽观赏,或者宠物休闲的各种不同需求,从国外引进本地没有的物种,在国际上都是非常谨慎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当地生态灾难

尤其大闸蟹这类原产于中国的河蟹已经在欧洲与美国泛滥,造成当地原生的许多物种灭绝,甚至河蟹会挖掘土堤的习惯还造成当地河堤侵蚀,甚至联合国已经将大闸蟹列为全球百大外来入侵的物种。

已有这么具体的例子,为什么在所有学界与生态保育界反对下,政府大力支持大闸蟹引进?难道肆虐台湾三十多年的福寿螺,以及当初为了造纸需求引进的银合欢,所形成巨大的环境与社会成本还让我们学不到教训吗?

原来,政府是认为可以透过对养殖业者进行讲习与教育训练,还有对于养殖设施的要求,应该可以避免大闸蟹的外逃而冲击到台湾原有的生态与物种。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八月底的苏迪勒台风把在新北市乌来苗栗地区养殖池摧毁,七、八十个养殖户的大批大闸蟹乘着台风逃逸无踪。我们真的该担心,若是大闸蟹能适应台湾气候环境的话,也许不久的将来,许多台湾溪河里的原生物种就遭殃了。

一般来说,引入的外来种有十分之一的机会能成功建立族群,其他大部分会不适应而死掉,而成功建立族群的物种中又有十分之一可能造成危害当地物种的入侵种。因为原生物种在一个地方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因为高山、海洋等地理环境的阻隔,因此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生态系统,有各自不同的食物网络,也就是所谓一物克一物,使得这个生态系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可是因为科技的进步,人类移动的速度以及搬有运无的商业运作去除了环境的天然阻隔,一个新来的物种若适应了这个地方的气候与生态条件,在缺乏天敌的情况下,生物就会大量繁殖后代,消耗掉所有的资源,也排挤了原本的物种生存空间,整个原本平衡的生态就此瓦解,许多原本的物种就会灭绝掉。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会造成灾难,比如我们现在吃的水果很多都是外来种,台湾的园艺作物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是外来种。

台湾目前外来物种造成的生态危机,除了因为某些民间信仰的大量放生,还有的就是水族馆宠物店所贩卖的外来种,这些来自世界各地奇奇怪怪的物种,很多人养一阵子不想养了,就把他们拿到野地里放生,像巴西龟牛蛙就是。

▲「绿癌」遍及全台,清除小花泽兰成为全民运动(图/新北市农业局提供)

至于植物方面,台湾最可怕的杀手级外来种就是小花蔓泽兰。小花蔓泽兰一旦入侵,首先会覆盖地表,之后会沿着树干攀爬缠绕,然后遮盖植物,使得这些树木无法晒到太阳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小花蔓泽兰最早是在中南美洲的多年生藤蔓,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引进到亚洲栽种,原本是希望利用它快速生长特性来遮蔽机场,避免被敌机轰炸。唉!真的是想不到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带来更大的灾难!

另外就是银合欢,它已经占据垦丁地区将近九千公顷的土地,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台北市大小,因为银合欢分泌的某种物质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垦丁原本的热带海岸林几乎都不见了呢!

如今对于逃到野地的大闸蟹,我们只能祈祷牠们最好不要太适应台湾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应该更加警惕,对于任何外来物种的引进与养殖,必须更谨慎的研究与更严格的管理。

●作者李伟文,长期关注环境与教育的牙医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图片为版权照片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