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 走进科学绘画世界

现年58岁的绘师彭瑄玉偶然踏入了科学绘图一行,将没有生命模型,在纸上画出灵活新生命。(国立台湾博物馆提供/王宝儿台北传真)

彭瑄玉绘制欧亚水獭。(国立台湾博物馆提供/王宝儿台北传真)

彭瑄玉表示,过去工作忙,常常丢给女儿画笔纸张,竟意外开启女儿画画兴趣,现在女儿也成为科学绘图的绘师。(王宝儿摄)

在没有相机的年代,描绘动植物的科学绘图引导人们领略世界浩瀚,今日虽影像当道,手绘图像却仍拥有无可取代的魅力。投入科学绘图十余年的绘师彭瑄玉,面对残缺的模型、角度齐全照片,仍能在脑中建构起「3D模型」,将动物体态画得栩栩如生,「绘师需要利用上百张的照片,自行调整动物角度将全貌画出来,影像转换的能力很重要。」

彭瑄玉表示,科学绘图首要讲求正确性实物如何在纸张上等比呈现也需拿捏得当,「最理想的是图画呈现出一比一的实物大小,但绘画题材不一,大如大象,小如老鼠头盖骨,绘师需要不断测量实物模型,以对应纸张的缩放,一张图可能要花一个礼拜才能完成。过去我光是画出台湾不同种类的老鼠头盖骨,就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理性的科学绘图,彭瑄玉却往往在落笔前充满了感性。她笑称,过去专画人像,现在画动物不必多作沟通,动物也可爱又有趣,让她画得很尽兴,「动物是很美丽的,所以一开始下笔常抱着感性的心情,但科学讲究精准,你需要越画越理性,拥有理性兼感性的特质。」

在「绘自然-博物画里的台湾」特展中,彭瑄玉实际演练科学绘图的诞生过程,丝毫不受旁人影响,专注地画出眼前的羊头盖骨,线条充满立体感而写实。她表示,自己在台中科学博物馆工作多年,早已习惯大众作画,「最初我在合作社负责销售商品,偶然遇上了埃及特展,埃及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利用石碑纪载了许多图文,我想到将游客肖像画石头上,可以做为最有特色的纪念品,没想到大受欢迎,许多游客一再回头,一画就画了快十年。」

彭瑄玉回忆,馆方看到了她的绘画能力,渐渐地在日后的鲸豚展、狗年特展等动物展,开启了科学绘图的概念,现在也会在科博馆展演作画过程,帮住大众更能了解听来生硬的科学绘图创作。毕业于大甲高中工科的她,虽不是科学家,也非钻研绘图的科班毕业生,但对讲求正确的科学绘图仍充满热情

国立台湾博物馆馆长洪世佑表示,大英博物馆的著名展品罗塞塔石碑」,需要学者花费众多心力才钻研出其内容,但旧石器时代所绘制的肖维岩洞壁画,却能让人一目了然牛、马等动物样貌,足见绘图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无可取代之处。虽摄影机的出现,会让科学绘图的必要性产生一些疑问,但相信实际观赏过科学绘图的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绘自然-博物画里的台湾」特展于国立台湾博物馆展出,展期至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