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强强联手 打造精品三林村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军山。(记者蓝孝威摄)

来自台湾的健康文创顾问王淇,在三林村种植可生吃的红秋葵。(翻摄自抖音App)

浙江省三林村打造成休闲农庄民宿窗外就是绿意盎然的树林。(记者蓝孝威摄)

三林村发展休闲农业,果树上挂着黄澄澄柚子。(记者蓝孝威摄)

三林村发展特色旅游,许多农民开始经营民宿。(记者蓝孝威摄)

三林村占有江南水乡地利优势,渔民注重水质维护,控制鱼的养殖密度。(记者蓝孝威摄)

大陆近5年来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地处太湖南岸、白鹭竞飞的浙江省三林村,经由两岸社区营造团队联手合作,大陆团队由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马军山教授领军,率领30多名硕士生驻村规画,加上来自台湾的健康文创顾问王淇,把原本普通的三林村打造成拥有湿地农业、休闲农庄的精品农村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禹越镇三林村位于杭州近郊的太湖南岸,原本和浙北的其他农村没有太大区别: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但是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行销,导致村民收入偏低。但是3年来,经由马军山教授与王淇的努力,三林村彻底改头换面。

借鉴台湾经验建设家园

马军山曾经于2015至2016年赴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研习一年,对台湾农村社区落实有机农业、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特色印象深刻;并且经由台大老师的引荐,认识了许多学术圈里相同领域的台湾学者,互相交流心得。

「台湾农村民众真的很热情,经常领着我一起去看他们一手建设起来的家园。」马军山回忆说,「台湾料理也是非常有特色,在深入台湾山地部落或偏乡时,经常可以品尝到当地当令的特色菜肴。」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承接了「三林村精致小村」规画案,马军山正好把台湾见闻所得带到三林村试验。他带着浙农大研究生,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利用原有的白鹭、水乡、蚕桑等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慢生活」的特色旅游。

马军山在三林村打造了「万鸟园」,2018年6月正式开园,「从春季到秋季,三林村是个白鹭竞飞的江南水乡,是赏鸟的最佳季节。200亩大小的水岸,波光粼粼,每天黄昏时分都会迎来万只白鹭归巢,可惜现在已经入冬,白鹭都飞向南方避寒了。」

不只白鹭在空中飞翔,水底还有鱼虾遨游。马军山说,江南原本就是鱼米之乡,三林村注重水质维护,控制鱼的养殖密度,坚持不喂抗生素,「每只鱼从小植入芯片,让消费者可追踪养殖环境、水质条件和生长过程。」

看到台湾当令的料理文化,马军山也把三林村当地传承了千年的菱角莲藕、筊白笋等传统植物,请厨师研发新菜色,让前来旅游的观光客留下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来自台湾的健康文创顾问王淇,2017年从台湾来到德清,深深地被三林村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她带着自己的梦想在三林村创业。王淇在台湾主修食品营养学,她在「万鸟园」内开了一家名为「白鹭young」的咖啡馆,经常举办沙龙聚会,邀请村民和游客参加,同时也经营一片有机农场。

有机农法种植台湾蔬果

王淇表示,她利用有机无毒农法种植台湾植物,例如外皮呈现金黄色的黄金百香果甜度比传统紫红色的百香果来得高,还有不施打农药的冰菜、在大陆很少吃到的山苏,富含OPC花青素、可以生吃的红秋葵等等,把自己对于健康的理念植入其中。

在两岸团队的联手合作下,三林村也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甚至在抖音APP上开设「数字乡村三林村」帐号,村长、镇长亲自上阵录制短片直播销售,让更多人看到三林村之美。

大家的辛苦逐渐看到成果,不仅改造了农村环境,也提高了农民收入村支书沈炳奎说,去年村里人均年收入达31000元人民币,至2020年将实现人均年收入45000元人民币,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