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肠乱疲劳坏健康!你少便、乱食、工时长吗?

长年推动国人肠胃保健卫教工作的台湾乳酸菌协会,偕同高雄荣民总医院胃肠肝胆科教授-许秉毅医师进行「肠胃健康与慢性疲劳影响调查,发现肠胃健康与慢性疲劳的确互有关联:43.3%的受访者同时受肠胃不适及慢性疲劳所苦,成为「肠乱疲劳族」,并从易导致此现象的不正常作息中,归纳出「肠疲四类型」。大家常认为疲劳只跟压力与劳动有关,但其实肠道菌相若紊乱、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也可能引起身体不良连锁反应,如慢性疲劳即是一例。

此次调查依台湾人口年龄分布比例针对全台1,068位25~49岁民众进行采样发现:受访者中有82.5%表示肠胃不适,生活中受到便秘、消化不良、肠躁症等肠胃问题所扰。而高达43.3%的受访者为「肠乱疲劳族」,同时出现肠胃不适及慢性疲劳征状。此外,若比较肠胃不适与肠胃健康者之慢性疲劳占比,则前者比后者明显多出29.4%,由此可见肠胃当机、慢性疲劳影响也随之明显。

肠乱疲劳生活特征:少便、乱食、工时长

针对肠乱疲劳族常见的肠胃问题,高雄荣总许秉毅医师从各项肠胃不适症状进一步分析表示,7成1的「肠躁症」受访者,表示同时为慢性疲劳所困扰,是所有肠胃问题中慢性疲劳症状发生比率最高的族群;而一般常见的「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及「便秘」等问题的受访者,其慢性疲劳症状发生比率则高于无肠胃问题的慢性疲劳者逾3成。透过分析受访者的不正常作息,找出容易形成肠乱疲劳族的「肠疲四类型」,从中了解因肠道菌相混乱引起慢性疲劳的可能原因,并以其中肠乱疲劳比率相对显著的职业,提醒劳苦的现代人透过补充好菌及调整不良饮食、生活型态,降低未来成为肠乱疲劳族的风险。

一、 少便型肠疲:

1周排便不到4次者有53.8%为肠乱疲劳族,因长期排便习惯不佳,当排便降至1周不到1次,肠乱疲劳比率即升高至7成5,形成适合坏菌生长之菌相,破坏肠道平衡。

代表职业:金融专业人员,少便习惯者中达83.3%有肠乱疲劳。

二、 工时型肠疲:

每周工时逾40小时者中有61.3%的人为肠乱疲劳族。若工时逾60小时,其肠乱疲劳比率亦增加至6成7。推估因缺乏运动影响肠胃蠕动,或压力大导致肠道菌相变化。

代表职业:财会税务人员,工时逾40小时者有75%有肠乱疲劳。

三、 乱食型肠疲:

饮食习惯不佳会直接影响肠道菌相,其中以「不定时吃饭者」的肠乱疲劳比率最高达62%;而「消夜爱好者」亦有61.9%为肠乱疲劳族,都会导致肠道内生理时钟错乱。

代表职业:行销企划人员,未固定吃饭者与固定吃饭者,肠乱疲劳比率相差显著,达63.6%;客服人员爱吃宵夜者,肠乱疲劳比率亦达81.8%。

四、综合型肠疲:

肠胃道问题本身即为亟需处理的困扰之一,若有多个肠胃问题交互影响,则可能让改善时程拉得更长、如恶化为疾病其治疗也更不容易,肠道菌相即会长时间失衡。

代表职业:人力资源人员,于便秘、消化不良、腹泻、胃食道逆流、肠躁症等,皆为受访职业中占比前五高者,共有67.7%人资人员为肠乱疲劳族。

蔡英杰教授表示,虽然睡眠、饮食、压力等,都可能导致肠道菌相失衡,但碍于工作或生活需要,压力与睡眠习惯常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故饮食的选择对忙碌的现代人便格外重要。要让肠道菌相恢复平衡,必须要调整肠道内好、坏菌的比例,借由饮食调整,如日常餐食中搭配优酪乳补充好菌,即可减少肠道不良物质及发炎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