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霄教授:外科技术和系统治疗全面发展,助力肝胆胰肿瘤治疗再攀高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研究创新引领肿瘤未来

肝胆胰肿瘤是发生在肝脏、胆道和胰腺等部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通常呈现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等特点。肝胆胰肿瘤的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手术技术、介入治疗、放疗和系统治疗,以及多学科团队(MDT)诊疗的推动下,显著改善了我国肝胆胰肿瘤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其中,手术是治疗肝胆胰肿瘤的重要手段,但肝胆胰手术难度大,往往涉及复杂的解剖、消化道重建及精细的血管吻合,通过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三维腹腔镜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为肝胆胰外科手术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同时,肿瘤作为一种全身性系统疾病,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来提升肿瘤的R0切除率、降低复发率,以期患者带来最佳预后。围绕肝胆胰肿瘤领域治疗的进展,医学界肿瘤频道小编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梁霄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以下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新型技术赋能肝胆胰外科手术快速发展

梁霄教授一直致力于腹腔镜机器人肝胆胰外科手术的普及和创新,为我们介绍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导航、机器人手术等先进仪器和高科技手段在肝胆胰手术中的应用和进展。关于三维可视化技术,梁霄教授指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更好分析肿瘤与临近器官和血管的毗邻关系,从原先的二维影像转变为三维可视化模型,帮助医生看到更直观、立体的解剖结构,术前可以进行手术规划模拟,为手术提供了一个更精准、更安全的保障。”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因其良好的可视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梁霄教授表示:“吲哚菁绿通过外周静脉或者门静脉注射,可以更清晰直观地显示肝肿瘤的界限。另外,在术前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利用荧光技术分析门静脉的流域,在术中用荧光技术进行可视化,从而实现精准手术导航。”

机器人手术被认为是继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后外科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在肝胆胰外科微创手术曾一度踌躇不前情况下,机器人手术的出现为肝胆胰外科微创手术带来了突破和飞跃。机器人手术具有微创、精准、灵活、滤抖等显著优势。梁霄教授谈到:“目前腹腔镜有高清和4K,但手术机器人的高清3维立体视觉系统可以放大10倍术野,纤毫毕现,能够更清晰地辨认组织结构和血管,有助于提升手术的精准性以及重要血管保护,减少术中出血。机器人手术拥有自由度的机械臂,同时过滤外科医生手术中不能控制的颤动,使得手术更加灵活、精准和安全。另外,机器人手术能提高外科医生更好的舒适度,减少外科医生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的发生,从而一定程度上延长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

梁霄教授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机器人肝胆胰手术领域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至今累计开展了近1000台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梁霄教授个人也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2023年借助5G远程机器人手术系统,跨越了5000公里完成了我国首例5G超远程肝胆手术,另外完成了国际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切除术和保留脾脏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梁霄教授表示:“远程5G机器人手术技术将医疗资源下沉,使得这些医疗资源和水平匮乏的偏远地区也能够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MDT助力肝胆胰肿瘤规范、精准和个体化治疗

肝胆胰肿瘤由于系统的特殊性,诊断相较复杂,预后相对较差,治疗方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整合各学科的的资源优势,给予患者更加精准、规范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能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梁霄教授分享了作为外科医生如何更好地参与肝胆胰MDT的相关看法:“目前MDT诊疗已经成为全国多所医院治疗肿瘤的重要模式,包括门诊和住院。肝胆胰MDT团队包括外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放射科、肿瘤内科等多个科室。肝胆胰肿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医生在MDT诊疗中起到了主导和协调的作用,因此需要外科医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同时,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利益最大化,以患者长期生存为目标。这需要外科医生转换理念,外科医生不仅仅只关注手术技巧的提升,也不再只注重手术局部治疗的疗效,同时应关注术前、术后以及序贯等治疗。在肝胆胰肿瘤诊疗过程中,全程管理也至关重要。我们应关注患者从筛查、诊断、治疗到随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更好地为肿瘤患者带来长生存获益。”

聚焦肝胆胰肿瘤的研究新进展

虽然手术是根治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对于肝胆胰肿瘤患者,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即使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也面临着术后高复发风险。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革新、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手段的丰富和进步,通过多模式综合治疗策略为肿瘤转化提供可能、使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同时有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从而实现患者长期生存获益[1]。

梁霄教授表示:“由樊嘉院士牵头,在原有共识的基础上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已经发布,期待能在樊嘉院士的带领下,进一步筛选转化治疗的优势人群。同时开展更多的转化治疗研究,从而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写指南和专家共识而努力。目前我们医院也在筹建肝癌转化治疗中心,希望能够推动肝癌转化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虽然转化治疗研究非常多,也有各种治疗方案,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足,也期待我们能有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出炉,为转化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指导。

在肝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我国学者也在带来了诸多研究成果,由秦叔逵教授牵头的IMbrave050研究[2]见刊《柳叶刀》(《The Lancet》),证实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作为切除或消融术后具有高复发风险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地降低疾病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由郭荣平教授牵头针对存在微血管侵犯(MVI)的HCC患者,术后给予辅助性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FOLFOX-HAIC)对比常规随访的Ⅲ期临床研究[3]成果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辅助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显著改善了伴有MVI的HC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降低术后早期复发风险。目前针对肝癌新辅助治疗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研究也已经在开展之中。

对于不可切的肝胆胰肿瘤,系统治疗的发展为这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提升。2022年TOPAZ-1研究[4]证实了免疫联合化疗相较于单纯化疗在晚期胆道系统肿瘤(BTC)一线治疗中带来获益;而后2023年KEYNOTE-966研究[5]再次证实免疫联合化疗为晚期BTC患者带来获益,也进一步证实了TOPAZ-1研究结果。对于晚期BTC一线治疗,免疫联合化疗成为新标准。新型靶向药物也为肝胆胰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例如FGFR抑制剂在BTC患者的获批应用,KRAS G12C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初步临床数据也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另外,胰腺癌一线治疗中,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也公布了NAPOLI-3研究最新随访29个月的总生存期(OS)分析[6],伊立替康脂质体+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NALIRIFOX)的联合治疗方案相较于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方案为晚期胰腺癌一线治疗患者带来了显著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的改善。”

NAPOLI-3研究随访最新结果显示,在12个月和18个月时,NALIRIFOX组的OS率分别为45.6%和26.6%,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组的OS率分别为39.6%和20.0%,并且NALIRIFOX组仍有11例患者在接受NALIRIFOX治疗。基于NAPOLI-3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NALIRIFOX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一线治疗。在今年《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2024)》更新中也将NALIRIFOX方案作为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治疗Ⅱ级推荐(1A类),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治疗方案也在胰腺癌辅助治疗领域进行更多研究探索,期待研究结果的早日析出,为胰腺癌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治疗新选择。

小结

梁霄教授在访谈最后谈到:“近年来肝胆胰肿瘤领域可圈可点的研究层出不穷,也期待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深入探索、新型靶点和药物的开发,为肝胆胰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尽管肝胆胰肿瘤领域治疗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我们相信随着创新技术和系统性治疗的不断发展,定能在肝胆胰领域的治疗取得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预后。

专家简介

梁霄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钱塘院区院长助理、普外科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胆青年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脏及门脉高压症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

浙江省微创技术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

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浙江省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副主委

美国外科学院委员(FACS)

国际腹腔镜肝切除协会会员(ILLS)

美国Mayo clinic、法国Paul Broussel访问学者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 原发性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4,23(4):492-513.

[2]Qin S, Chen M, Cheng A, et al.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versus active surveillance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or ablated high-risk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Mbrave050): a randomised, 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 Lancet. 2023 Oct 20:S0140-6736(23)01796-8.

[3]Li SH, Mei J, Cheng Y, et al. Postoperative Adjuvant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With FOLFOX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 Multicenter, Phase III, Randomized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Dec 16]. J Clin Oncol. 2022;JCO2201142.

[4]Oh DY, Ruth He A, Qin S, et al. Durvalumab plus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in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NEJM Evid. 2022 Aug;1(8):EVIDoa2200015.

[5]Kelley RK, Ueno M, Yoo C,et al. Pembrol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compared with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alon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KEYNOTE-966):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23 Jun 3;401(10391):1853-1865.

[6]Maen A. Hussein et al.NALIRIFOX versus nab-paclitaxel and gemcitabine in treatment-naïv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mPDAC):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with 29-month follow-up of NAPOLI 3.. JCO 42, 4136-4136(2024).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