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易误诊 及早确诊才能正确治疗

优活健康网记者吴美瑶/采访报导根据卫生署统计,胰脏癌在台湾癌症死因第8位,死亡发生率高达95%,其中,胰脏腺癌占大多数,曾被误认为罹患胰脏癌过世的贾伯斯,实际上,罹患的则是比较少见的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它生长速度较慢,存活率较胰脏腺癌高,但由于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确诊时大多已是晚期或有转移现象,诊断上也易与胰脏腺癌混淆。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许骏医师提醒,病友应寻求较有经验的医师作正确诊断,并确实了解自身罹患的肿瘤类型。症状不明显 神经内分泌肿瘤不易早期发现

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可能会分泌贺尔蒙的恶性肿瘤,它可能发生在全身各处,但较经常发生在肝胆胰或肠胃道等消化系统,且生长速度较慢、存活率高。许骏医师表示,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大多是属于非功能性(没有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的临床症状或是症状不明显),直到肿瘤变大才有压迫感觉(如:腹胀、腹痛症状),导致确诊时多数已是晚期或转移至肝脏

「什么族群容易罹患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呢?」许骏医师说明,所有胰脏恶性肿瘤的诊断皆困难,目前还无法确定发生原因,也较无特定的年龄层,且诊断上容易与死亡率较高的胰脏腺癌混淆,若病患被诊断为胰脏腺癌而非确诊为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存活期及治疗方式都相差甚多,提醒病友应确实了解自身罹患的肿瘤类型。

治疗方式大不同 需依据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析决定

过去发现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为晚期,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个案明显增加,显示医疗检查日渐进步,使许多人能提早确诊并获得控制。至于该如何治疗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许骏医师解释,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存活率较高;晚期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则需考虑肿瘤大小、是否多处转移以及分化程度,来决定施以标靶药物治疗或化学治疗

一般来说,肿瘤分化较好、生长速度较慢的患者较适合标靶药物治疗,且副作用较低;而肿瘤分化较差、分裂较多的,则较适合化学治疗,所以不是每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都可以使用标靶药物治疗(如纾癌特及癌服妥)。许骏医师强调,依据详细的病理分析,再决定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策略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同时呼吁若能早期发现,并作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才能提升病患的存活率与维持较好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