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定位双循环 扩内需、促基建
埃及苏伊士运河畔的泰达工业园区,当地工人在中国巨石埃及玻璃纤维生产厂内工作。(新华社资料照片)
贵州凤冈,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在安装5G基地台。(中新社资料照片)
大陆基建提速
《人民日报》25日在六版头刊登大陆副总理刘鹤的文章,论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刘鹤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重要财经政策智囊,曾在2012年发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对于因应未来国际变局提出政策建议;当时,他就明确指出「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10月29日结束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十四五规画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案,将刘鹤「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论述变成中共党的政策;对于这项政策,刘鹤定位为「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
刘鹤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发挥劳动力、低成本等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机会,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推动了大陆经济高速成长。
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国际环境出现结构性改变,刘鹤指出,金融海啸后,全球市场收缩,世界经济陷入持续低迷,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弱化;其次,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第三,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风险加大。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据刘鹤表示,大陆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以保持大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刘鹤强调,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两次大冲击,大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应对了外部风险。
对于外界担心大陆可能重回锁国的老路,刘鹤则澄清,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的小循环,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
内循环绝非自我封闭
在扩大内需救经济的政策下,大陆在年底前加速重大基础建设的进度,以交通建设为例,今年前三季完成2.51兆元人民币投资,年增9.8%,增速创下近3年同期最高水平,其中第三季增速更达到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