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只靠保养品?皮肤科医师:内行人会多做这件事
少吃些感光性食物如柠檬、柳丁等等,可以防止晒黑。(图片来源/pixabay)
皮肤科医师指出,美白不用DIY,现在的美白产品不贵,加上医美已经很进步,所以如果经济许可,可以选择医美。(图/pixabay)
夏天除了防晒黑,许多人更关心如何让皮肤变得更白皙亮丽。现在市面上的美白产品众多,但国外传出美白产品的成分可能致癌,这是真的吗?除了防晒、擦美白产品,其实「这样做」才最有效。
美白产品致癌?专家:机率相当低
国外美白产品致癌的新闻,成分大致可分为3种:对苯二酚(hydroquinone)、水银(mercury)、乙二胺四乙酸(EDTA)。长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长庚诊所美容医学中心副主任李美青指出,水银、乙二胺四乙酸,都不得添加在美白产品中,「苯二酚是药品成分,是处方用药,一般人买不到。」李美青也补充,苯二酚对肝斑有帮助,但一旦停用会反弹。
台北医学大学皮肤科主治医师、美容医学中心主任张宜菁指出,虽然有老鼠实验发现,高浓度的对苯二酚有增加癌症的风险,但对人类的癌症风险仍无法证实,对苯二酚药膏,在台湾与美国等国家,是医师处方用药。使用对苯二酚药膏要照医师指示,涂药的部位比较容易晒伤,必须做好防晒,因此建议民众在夜间使用。
美白产品成分达13种 购买前先看清楚
美白产品百百种,但要有美白成分才有效。张宜菁指出,美白产品目前卫服部核可的成分有13种,大都会针对黑色素合成要素酪胺酸酶(tyrosinase)来进行抑制、阻断和合成。
张宜菁整理了几种常见的美白成分及其功效:
看成分,就能看出美白产品以酸类为主,因此张宜菁指出,购买美白产品除了要看产品中是否含有效的美白成分,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过敏,「使用前要先看皮肤状况,如果有脱皮、疹子等等就不建议用,使用完后也要注意皮肤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咨询医师。」
酸类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果酸和杏仁酸。这类产品具有去角质、加速皮肤代谢的效果,因此能让皮肤亮白,但李美青表示,去角质也是种刺激,过度会引发泛红、干燥、搔痒、刺痛等问题,尤其长辈皮肤相对脆弱、干燥更容易产生不适,因此建议1~2周使用一次即可。
李美青也指出,这类酸类产品使用后会增加皮肤对阳光敏感及晒伤,因此使用后更要注意防晒, 否则容易诱发黑斑和黑色素沉淀,「美白的前提就是要做好防晒,没有防晒擦再多都枉然。」如果已经擦了美白保养品,要出门时可直接涂抹防晒乳,但皮肤有过敏、伤口、湿疹就不要使用。「其实做好保湿,皮肤水分充足,也可以有透亮雪白的肌肤,」李美青说。
美白不要DIY 小心变更黑
听到许多不正确的美白方式,例如用小黄瓜敷脸,最后反而晒伤脱皮。李美青指出,用蔬果美白常会有光敏感的问题,晒到阳光反而会晒伤、色素沉淀。这类的蔬果包括红萝卜、柳丁、柠檬、柚子、九层塔等等。
张宜菁也指出,除了防晒和少吃感光类的食物,若是皮肤发炎,如湿疹、痘痘等情况发生,要尽快看医师、将病情控制,「皮肤发炎后会有黑色素沉淀,虽然会慢慢淡掉,但需要一段时间。」另外也不要乱吃贺尔蒙药物如避孕药,因为体内贺尔蒙改变会跟黑斑色素形成有关。
但两位医师都指出,美白不用DIY,现在的美白产品不贵,加上医美已经很进步,所以如果经济许可,可以选择医美。
医美搭配美白产品 效果更好
医美美白时下最流行的就是雷射。李美青指出,现在技术已经相当进步,从以前雷射(奈秒)到现在皮秒雷射,不会痛、没有伤口、没有修复期,能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张宜菁也指出,皮秒雷射施打后,刚施打时会有显著的美白效果,而施打后的几个月都能持续有效。
但张宜菁提醒,如果做雷射疗程之前没有先让专科医师检视皮肤,风险可能会相当大。黑斑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例如颧骨母斑、太田母斑、肝斑、雀斑、老人斑、晒斑等等,其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比较深层,有的比较浅层;有的属于黑色素、有的属于角化增厚。因此在雷射疗程之前,医师需要仔细了解黑斑状况;进行下一次疗程前,也最好能观察皮肤对上次雷射的反应如何。
雷射种类五花八门,不管是皮秒雷射、红宝石、铷雅铬、铒雅铬、飞梭雷射、脉冲光,还是让医师从诊断开始、安排适合施打的疗程与剂量,「追求最新、或最流行的雷射,不见得能解决自己的黑斑问题,还有可能让黑斑变深」。另外,雷射疗程后都有反黑的风险,术后的防晒与保养也是很重要的。
美白产品也可以跟医美搭配,李美青指出,美白产品最好的使用时间就是医美术后的保养,能巩固、强化医美效果;张宜菁也认为,美白保养品只是辅助,最好的做法是保养品搭配医美,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