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宁夏(影)/沙漠变「苹果园」 白芨滩三代人花了半世纪
宁夏回族自治区三面环沙,居民生活饱受沙漠化之苦,为此在黄河东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的白芨滩防沙林场,自1953年至今透过三代治沙人的努力,成功实现让沙漠后退20公里的壮举,甚至有部分地区藉引水造田,从沙漠变成「苹果园」。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沙漠交界处。(图/记者陈政录摄)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指出,防沙林场的西边,就是宁夏平原和「母亲河」黄河,因此从1953年建场至今,当地三代治沙人努力下,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营造了一条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
目前,该区已种植灌木为主,完成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6%,让沙漠成功后退20公里,成功带领当地居民走上「治沙」结合「造富」的道路。
▼ 白芨滩防沙林场内,有部分沙漠边缘区域已经改造成果园。(图/记者陈政录摄)
▲防沙林场先透过种植大量乔灌木,用以固沙防风。(图/记者陈政录摄)
为了让村民造富,在有效治沙后,保护区在沙漠外围和特定地区,进一步种植多树种,高密度且针叶、阔叶林交杂的第二道生态屏障,在内部引水拉沙造田,培育经济果林和苗圃。
白芨滩管理局承包果园职工张学云直言,1994年他刚来此地时,到处都是沙漠,但如今结合果树、温室蔬菜等多项发展,一年收入最高可能10万元人民币左右,较过去翻了几番。
▼ 张学云和他的苹果园。(图/记者陈政录摄)
工作人员说,未来,在政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下,灵武市的山沙区形成以白芨滩为中心,连接山区5个乡镇较为完整的防风固沙林体系,灾害天气逐年减少,良田免受风沙侵害。
▼ 沙漠化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来说,是历史悠久的严峻考验,而现在随绿化固沙被逐渐克服。(图/记者陈政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