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峰会后的两岸新挑战

美国总统拜登在其「百日新政」来临之际,邀请日本首相菅义伟华府举行会谈,这是双方继2+2外交国防首长会谈后的最高级别峰会,下月初还将邀请韩国总统文在寅访问白宫。美方积极盘整东亚地缘政治,组建美日韩同盟阵线,显见合围抗中战略布局,已成为拜登实践多边主义外交的重中之重。

美日领袖峰会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或敦促和平解决两岸问题的倡议,并未跳脱两国外交课题的传统领域,但在美日峰会的联合声明,白纸黑字,公开表态,应是双方自1969年以来的特殊安排。在当前亚太地缘政治急遽变动,美国极力整合周边国家共同抗中的敏感时刻,格外受到国际瞩目。

1969年的冷战反共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森与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举行峰会时,佐藤曾表态关切台湾的和平与安全,外界即意识到日本对东亚形势变化已有重要判断。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外交也处在关键历史转折,美日对即将走出「铁幕」的中国政局,充满高度期待与好奇。

美日追求国家利益 我成牺牲品

当年美日峰会结束后不久,中国外交政策与东亚形势呈现重大变化。1971年10月,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台日与台美外交关系陷入空前危难。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发布联合声明,率先宣布中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52年前依然与中华民国维持外交关系的尼克森政府,或佐藤内阁,在冷战时期都是标榜反共立场的政府,但当年美日峰会之后,冷战形势丕变,拉拢中国对抗苏联成为当年的主流战略。在国际霸权区域强权合纵连横的竞逐过程,台湾的外交空间与主体地位,却成为美日追求其国家利益的牺牲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势崛起、军事扩张、经贸增长,50几年前积极追求与中国建交的美日两国,当前的重大战略已调整为如何全力合围,共同应对中国的战略扩张与安全威胁。台海和平情势虽然成为美日峰会的关注焦点,但吊诡的是,美日愈加强势关切,即成为北京对台进一步施压的借口

美中日三国,目前是全球三大经济体,彼此存在着紧密的经贸关系。根据大陆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2021第一季主要贸易伙伴总值,美日与中国的进出口快速增长,骤然飙升近三成。然而,双边经贸合作的高度增长,却与双边地缘政治的矛盾、军事战略冲突,几乎同步与时俱增,政经情势之复杂,自可想见。

1895年4月17日,大清帝国与日本帝国签署《马关条约》,大清政府将台澎割让给日本。这项条约签署至今整整届满126周年。台湾百年来的政治命运,既受到国际形势影响,也受到中国历史变迁牵动,两岸政治争端复杂难解,诸多根源即在于国际因素的干预,美日峰会对台海情势关注所引发的后续效应,即为明证。

坚持台湾的主体地位 趋吉避凶

毋庸讳言,国际外交形势、大国战略利益、两岸主权冲突,依然是影响台湾政局与国家发展战略的三大关键变数,面对新一波国际形势的大变动、区域强权的新冲突,台湾要坚持自已的主体地位,掌握有利的历史契机,稳住国家发展的战略座标,趋吉避凶,审时度势,始能从容应对即将迎面而来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