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敌对?友好? 台日「交流文学」特展互放光芒

台湾日本历史上有多次相遇,在文化文学上互相影响。(图/文化部,下同。)

记者蔡绍坚综合报导

数百年以来,台湾与日本在文学或政治社会的竞合场上,多次于不同时空的相遇、交流,所刺激出的光亮,有时单方耀眼夺目,有时相互辉映,文化部所属国立台湾文学馆办理「相遇时互放的光亮─台日交流文学特展」,将呈现两国在互放光亮的照耀下,激荡、显影的台日文学、文化。

早期,台日双方曾因船难漂流,意外相遇,如1803年北海道商船漂流来台遇见原住民;1874年琉球人漂流来台遭原住民杀害,爆发「牡丹事件」,日本称「征台之役」。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本土文化与强势的日本殖民者文化相互接触,强烈冲击下,产生排挤、竞合、交流等现象。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日双方不再属于殖民地宗主国关系地位趋于平等。历经时代更迭,台湾与日本都朝向政治民主化及多元文化发展,加上往昔的特殊历史,台湾各处仍遗留殖民者的文化或殖民现代化建设,促使双方交流更显复杂、频繁且独特、丰富的景象

这次特展由冲绳乐坊以雨夜花、长春花语言互异歌曲,用三弦琴民谣风演出开幕,把氛围带进历史现场,吸引众人目光。国立台湾文学馆陈益源馆长表示展览策划许久,动员馆内历来的资源也得到许多文化界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时推出「台日交流文学特展」十分有意义因台文馆馆舍建筑日治时期台南州厅沿革至今适逢百年,欢迎民众前来参观。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文化室西野幸竜主任表示,台湾与日本的交流呈现在许多方面,期待透过文化交流展览让台、日双方更加了解彼此文化。

展览分为三区层次性展演台日相遇时互放的光亮;一、「看看」,展示彼此自初始的陌生、不了解,如何相互凝视、形塑;二、「想想」,观看台湾人与日本人接触后产生之冲击、竞合,乃至相互提升等变化;三、「恋恋」,着眼于常民生活的文化轨迹,呈现双方生活交融情感汇流的一面,甚至近年产生的哈日、亲台现象。借此,展示台日双方于陌生与了解、敌对与友好间滑移的相互书写,文学交流、知识再生产,以及错综复杂的异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