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民心?美国学者看衰「一带一路」:资金后继无力、人民无感

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恐遇瓶颈。(图/路透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7日顺利落幕,共有37国领袖聚集北京与会。相较于北京对「一带一路」计划信心满满,有不少专家却认为前景堪忧,该计划对开发中国家投入大笔基础建设资金,除了遭美国批评「债务外交」以外,专家也认为,中国将难以维持资金来源对外投资也正在下降,自2013年至今,中国的外汇存底已流失至少1兆美元(约台币30兆元)。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亚洲经济问题与趋势研究学者史剑道(Derek Scissors)认为,「一带一路」的进展正在消退,且2018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700亿美元的逆差,这也是中国国有企业与银行开始停止海外投资的因素之一,加上美中贸易谈判还在持续,美国大幅减少购买中国货品,导致双方贸易逆差缩减,中国的对外资金因此难以维系

▲37国领导聚集北京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图/路透)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度能趋缓,中国仍尽力资助新兴经济体的基础建设缺口,但没有其他经济大国愿意协助填补资金空缺,且由于淡化地缘政治色彩下,多数国家兴趣缺缺,导致这项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备受质疑。以波兰为例,原本计划由中方主导兴建物流中心,却被波兰国防部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挡,专家推测,具体原因包括中方期待员工来自中国,导致当地人难以受惠、贷款条件不佳、以及中国企业难以达到欧洲的招标标准等。

美国华裔学者裴敏欣指,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以来,中国经济成长速度趋缓,外汇存底在当年还有4兆美元(约台币120兆元),如今已流失至少1兆美元,中国应该重新评估「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Craig Allen)则表示,除了资金问题外,「一带一路」也会带来国内的政治紧张,因为多数中国民众认为,自己的纳税钱被用到遥远的国家,自身却无法直接从中获益。

▲「一带一路」地图。(图/翻摄自新华网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中国外交政治教授艾森曼(Joshua Eisenman)认为「一带一路」有利有弊,尽管川普政府多次批评这是债务外交,但「一带一路」仍可视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创业型态前提是,范围内的国家都必须有同样的效率与远见,「只有大家认为这能让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才有机会成为双赢解决方案,以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增长和进步,避免霸权或掠夺,并防止出现债务危机。」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记者会中指出,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吸引了众多工商界人士参与,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项目合作协议,这些成果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民心惠民生、利天下,这届论坛对外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This is where Xi'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ands 6 years later https://t.co/duWulbPrB5 pic.twitter.com/JX0Ia74IJ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