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365实验」交接 第二批志愿者将密闭生活200天

▲"月宫一号"为中国第一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图/路透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月宫365实验的换班仪式9日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第二批实验者将在"月宫一号"的密闭环境中工作与生活200天,假如成功,这将会打破人类在再生生物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一次纪录

据《新京报》报导,"月宫一号"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为一个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的环境,来帮助中国进行火星探测以及月球建设等天文计划进行。

2014年5月时,"月宫一号"进行多人实验,为期105天,为中国首次成功的长期多人密闭实验。今年5月正式展开"月宫365"计划,8名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三班,第一批为刘慧刘佃磊胡静斐、高寒,他们历经60天的密闭环境生活后,于7月9号和第二批实验者进行10个小时的交接。第二批成员为刘光辉、伊志豪褚正佩王伟,他们这次要在"月宫一号"生活长达200天,挑战人类在再生生物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一次纪录。

团队人员介绍,红色是植物光合作用主要需要的颜色,因此使用红色灯光,可以在保证植物生长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省能源。(图/路透社)

「月宫一号」由一个综合舱与两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为160平方公尺,总体积为500立方公尺,植物舱一共培育34种粮食蔬菜等,为实验者的主要食物来源。

「月球一号」的总设计师,也是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表示,"月宫354计划"的第一批实验者进展十分顺利,里头的植物生长状况也十分良好,研究团队同时也针对试验者在幽闭空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准确的记录与研究。

第二批实验者将于「月宫一号」生活200天,这将严重考验人类的耐受度,研究团队将系统性的研究长期密闭系统中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心理变化和肠道微生物变化规律的关联,以及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的情绪调控作用等。

刘红表示,第二批实验组的代谢将高于第一批实验组,此次实验将研究在不同代谢水平的实验组变换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系统长期运行调控技术;此外,第二批实验将新增「关窗期」,实验者在恒温但是不见天日的环境中,生理时钟将会产生变化,实验团队将根据此研究自然光节律对人的的情绪影响

该团队透露,当「月球365实验」完成后,将会开始开展太空搭载实验,刘红说,「我们在地球上已经进行了大量试验,但太空中还有重力电磁场、辐射等问题,它们对生物系统和生物之间的关系都有影响。」未来15年通过一系列的搭载实验,刘红认为团队将会在再生生物保障系统的领域中,取得明显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