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穿束腹!实践大学教授:倒三角形的唯美

实践大学服装设计系教师叶立诚推出全台首本讲述束腹历史教科书形体轮廓与束腹的前世今生》,在4日举行新书发表会,与萝琳亚总经理碧玉合影。(萝琳亚提供)

萝琳亚总经理庄碧玉身着塑身衣,并测量腰围,展现纤细体态。(李侑珊摄

束腹不是女人专利!实践大学服装设计系教师叶立诚投入塑身衣研究多年,推出全台首本讲述束腹历史的教科书《形体轮廓与束腹的前世今生》,他透过爬梳文献资料发现,束腹是一个时代轮廓线代表西方在16世纪男性也爱穿束腹,追求呈现倒三角形的唯美体态。

叶立诚与萝琳亚塑身衣合著并推出的《形体轮廓与束腹的前世今生》,4日举行新书发表会,这本书首度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影像中,考究上古时期至20世纪,每个时代的形体轮廓建立一套逻辑概念,譬如歌德时期的锐角三角形,也反映在服装上;此外,在16世纪,男性的形体轮廓是倒三角形,女性则是圆锥形;至19世纪初期的新古典主义时代,所强调的轮廓线则是长条形,而每个时代的形体轮廓代表那个时代的审美价值观

叶立诚表示,所有的衣服都是让身体去膨胀、往外发展,唯有束腹是让身体内缩,因此在西洋服装史上,束腹最为独特。

叶立诚指出,束腹源自16世纪的欧洲大家过去所认知、传统硬邦邦的束腹,到了1920年代开始,款式变得很多样,不再只是着重在腰部,还有包括小腹、甚至从胸部一直延伸至下半身的长版衬衣都有,是束腹的第一次进化。

1930年代由于人造纤维、尼龙的出现,原本材质的束腹开始变得有弹性,尤其1940末~1950初期莱卡的出现,让束腹、塑身衣更有弹性。这种材料的改变可视为束腹史上的第二次进化。

叶立诚说,塑身衣是广义的束腹,但源自欧洲的束腹却在台湾传承了第三次进化。叶立诚表示,萝琳亚塑身衣跟第二次进化所强调的弹性概念与布料素材不同,他们结合新科技,采用透气、没有弹性的无感纤型布料,以达到更完美的塑形效果,也使用传统束腹的支撑概念,但支条是软的,穿起来更为舒适,并将过去塑身衣是内着的形式,变成外搭又充满时尚感,完全颠覆以往,因此将其定位在束腹的第三次进化。

叶立诚也提到,今日时下女性也喜欢穿着束腹、塑身衣,不少女性在产后穿着,为的是调整与恢复身型,另外也有不少人以减肥为目的而穿着塑身衣,相较于服药或进行医美手术瘦身,穿上塑身衣是最安全的瘦身工具

萝琳亚总经理庄碧玉表示,今年适逢萝琳亚技术传承满45周年,希望借由此书的出版,能让台湾本土企业在深厚的束腹文化中,开创历史、建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