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时代/食安爆危机 实践大学杨琼花教授谈良心觉醒

▲实践大学餐饮管理学系琼花教授:做食品是良心事业,毒有分急性及慢性,无法用几个条件就简单去认定有没有毒性,所以一切还是要回到人心诚信态度技术培养更重要。

图、文/良心时代

实践大学餐饮管理学系杨琼花教授,经常参与食品制造与学童营养午餐食材供应工厂检验,同时也是HACCP(中华食品安全管制系统发展协会)评核者。在9月21日2014国际和平日「良心觉醒国际论坛」中,杨教授谈到近来食安问题,坚定地认为唯有回到原点,每一个人从政府、到业者、到消费者必须有良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也特别呼吁国内200多所餐饮相关学校,应在教育上重视诚信态度、教室安全与卫生,这比技术培养更重要。

杨琼花用几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来警示目前台湾的食安问题:有次一早六点在教育部集合去检查食材商,一进入工厂二楼右脚踩到一个贡丸左脚踩到一个鸡腿,就不敢再往前走…,甚至厂商冷冻室零下18°C,竟然还看到发霉的鸡腿。一年后去复检,厂商很生气为什么一直要找他们麻烦,于是供出更恶质的同业,这家厂商竟然把食材放在楼梯间解冻,血水流满地,让她忧心忡忡表示,如果做的人没有良心,就是所有吃的食物变成是动物吃剩的给人吃。听到这些,与会者一阵唏嘘。

问到历经食安风暴,未来台湾会有什么改变?杨琼花坚定地表示一定是回归原点,每个岗位上的人都要发挥自己的良知政府部门要有良政,然后很严格去执行这个良政。她认为不论进口外销全世界的人都一样,每一个人都应该吃的安全。所以对政府有二个期望,一个是跟食品有关的各部会,一定要共同协调、分工合作;一个就是要订定从原料到消费者口中,这过程里面的检验作法标准,要教这些业者怎么去做。源头要管理,各种制度要订定,订定了以后,一定严格执行

业者的态度很重要,杨琼花语重心长地呼吁:「做食品其实是良心的事业,它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入口了,你想要再吐出来不容易!」也举馊水油事件提醒大家:「不是检查那几个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不是的!」毒有分急性及慢性,无法用几个条件就简单去认定有没有毒性,所以一切还是要回到人心上去解决。消费者也要负责,她说:「吃的人自己也要有良知,什么叫良知?就是你一定要记得,很难做到物美价廉!第二个,就是你不能跟着媒体广告走。」她呼吁消费者要支持良心企业产品,因为这些良心产品成本一定较高,如果大家不捧场,企业最后只能够又回到低价、低成本、低品质的恶性循环。

最后,她呼吁教育部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唤起大家的良知,尤其重要的是从小教育孩子做人要诚信。杨教授以自己本行餐饮为例,目前台湾跟餐饮相关的学校,大概两百多个科、系、所,大家都非常在意技术怎么去培养,可是忽略了这些技术背后的一些基础,譬如说教室的安全、卫生,甚至直指:「尤其是态度,这些我觉得它胜过技术,技术不是不重要,可是如果技术再好,那你做的不对,不是害死越多人吗?技术是客人会去筛选你,你就会慢慢做、慢慢好,可是我觉得背后的那个工作的态度,其实是支撑你这些技术的呈现,我觉得这比那些更重要!」

「良心时代」专属网站: www.aneo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