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上新的产业脉动了吗?疫后产业发展大趋势总整理

你跟上新的产业脉动了吗?疫后产业发展趋势整理。(图/独家报导提供)

在后疫情时代下,个人企业正面临着什么样的逆境困局?又该如何突围、致胜?现今所面临的转型挑战,以及未来十年的趋势将是什么?该如何超前部署,找出个人或企业独门的致胜关键? 如何迈进或创生出属于自己的新蓝海市场,甚至以此跃升成为世界的领航者

企业该如何衍创出自身独门的营运智慧生产技能,积极地拥抱新时代的趋势浪潮。在新冠疫情重创后,从企业内部的转型挑战,到整体市场环境的「变革」,该如何因应;在政治纷乱、经济剧烈动荡的时代下,洞见属于台湾未来的岛屿天光。产业版图不断被摧解、并融与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台湾的企业主与产业又如何在这波转型的浪潮中开辟独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在新冠疫情(COVID-19)的袭击下,除了全球级别的影响范围与惨烈的伤亡人数外,为了管控疫情,生产线的「断链」,到各种管制,甚至封城,所导致的生活「巨变」已然重创了市场。

疫后时代的改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预测全球的失业率将倍增至10%。疫情虽获缓解,但传统产业的表现仍见低靡,甚至呈现负成长;但在困局中却也创生了新兴的产品服务与市场逆势成长的趋势。

例如因应疫情而火红的「宅经济」(Stay-at-Home Economy),让外送服务逆势窜起;因「疫」而「起」的无接触式物流业除了能助民安心抗疫外,也维系了传统店家业积,即可知困局与逆境是「相对性」的问题。看似危机的问题,其实亦是创发产业新服务与新价值的「机会点」。

疫情造成人们被迫要改变以往的常态,在工作、学习与生活型态中做出改变;也让挟带着新价值的产业逆势窜升,例如云端连线的视讯会议、线上学习,或远距医疗等市场的需求正与日俱增。

但对许多企业而言,疫情下的挑战,如更难以触及到客户,从而导致业积的衰退,市场订单与物流─原物料配给的断链,导致生产动能与金流上更加得不稳定,让企业的营运以及接触客户的服务难度提高,都再再显示了,在一个高度变化中的环境里,需要更有「弹性化」的营运策略,以及必须思考环境问题与未来趋势之转变下,如何创生出相应环境问题来「磨合」的「转型」问题,已是避无可逃的存续课题。

企业改革、转型策略轴线

1.强化整合虚实线上下的客户关系经营。

2.打造出因应零接触市场需求的客户服务方式。

3.物流管理的数位化,甚至无人化。

4.善用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慧,以提高预测市场需求的准度

5.积极拥抱新科技,优化作业流程,迎向数位化转型、创造新价值。

6.互动的转变趋势。

从个别店家服务的流程,或产品的属性、价值,到商业模式的翻新更替;扩大到以生态圈的联盟关系,整个产业或供应链都避无可逃地被卷入了新时代趋势的漩涡中。这是一场生存之战,在剧烈动荡的环境中,唯能适应变化的,才拥有存续的机会。

那什么是时代的趋势? 在零接触经济型态兴起后,以及5G时代的来临;从5G的创新应用与商用的普及化趋势而言,可以想见的是云端化的生活型态已然成为了人民的「必需」。在人手一机的时代下,有着「随时的连网需求」 (always-on connectivity)。而宅经济的趋势将会继续延烧,从远距工作/服务、教育,甚至到各式的线上娱乐或交易,都无不推行着「无接触式」的互动关系将成为常态。疫情的冲击带动了云端化的产品/服务的需求,以及远距应用的商机

在这波趋势下,产业的数位化转型、云端化服务的商业模式将大行其道;借由云端所串联的生态圈系统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服务/生产流程的革新、服务价值图新,以及产业生态翻新的问题要求下,疫后应用场景的需求将不再仅限于教室、会议厅,甚至将扩及工厂的生产线、远距医疗或设备的监控或维修等场景。「云端化」的环境,将使沟通更加无碍,未来甚至能以「沉浸式」的虚拟协同合作的生态为蓝图,集科技之力打造一个云端化的智慧城市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愿景共识。

为了因应「少子化」与「高龄化」的社会型态趋势,运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所积极布建的智慧化生活趋势早已锐不可挡;从「智慧车辆」无人化的智慧型载具──自动驾驶,到健康照护领域下对病患或老人之健康状态的远距监控的「智慧医疗」服务将成为有远见之识业者,积极与相关单位联盟谋取合作机会的「新蓝海」。

智能化打造未来

工研院副院长彭裕民在「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中,即透露出,未来的新蓝海市场的商机,其实正奠基于业者如何透过虚实的整合,提早为高龄化的社会超前部署做好准备。在健康乐活的应用领域中,目标是要用科技来打造无缝接轨的「全人照护」服务。

在智慧医疗与健康照护的试验场域中,将利用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慧AI,并透过大数据(Big data)的分析,结合AI的深度学习力,来辅助,甚至强化医师,达成诊疗力再革新的升级。

在「智慧城市」的系统化串联下,可望让人民能以乐活之姿,从容优雅地迈向健康的熟龄生活。而在这样的启示下,尽管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在面临表层上显示劳动力衰竭的困境中,其实只要善加利用新兴科技,将会带来更多产业革新的机会。

企业真正该做的,是必须要即早洞悉环境趋势,与产业所面临到的问题「本质」,才能对症下药。不该再将思维停留在以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的「生产导向」(Production Orientation)上,划地自限,应走出产量与效能这样短视近利的框架,积极与时代趋势接轨,跟环境问题磨合,才能真正创生出企业独特的价值。

本文作者:陈若怜

(本文摘自《独家报导1220期》)

《独家报导12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