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睡塑头型...6月婴梦中猝死 「10大NG行为」家长快看!

▲趴睡塑头型...6月婴梦中猝死,「10大NG行为」家长快看!(图/示意图,非文中当事人达志影像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6个月大的小宝爸爸抱着冲进急诊室全身冰凉发紫,没有呼吸心跳、也量不到血压,经过急救仍回天乏术妈妈哭着表示,儿子睡觉前还好好的,谁知道一早起来会变这样。医师仔细询问后发现,原来妈妈为了让小孩头型好看,出生后都让他趴着睡,可能是因为口鼻被闷住导致猝死憾事

根据卫福部统计,106年国内1岁以下婴儿死亡共772人,其中事故伤害致死与婴儿猝死症,就占了一成的死因。扩大至0至12岁以下儿童的死因分析,913人中有147人是因为伤害死亡,占13.9%,其中超过80%都是属于非蓄意性事故,例如意外淹死溺水、意外坠落、意外烧烫伤或意外车祸等。

长庚医院分析12年间6岁以下儿童OCHA案例。(图/长庚医院提供)

长庚医院儿少保护中心叶国伟师表示,这些不幸的案例都是因为照顾上一时的疏失,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林口长庚医院也统计了94年至105年这12年间,6岁以下儿童到院不明原因死亡个案结果发现共有115人,男童65人,女童50人,男童为女童的1.3倍;而事故发生场所高达85%都是在室内住所

进一步分析死因,其中婴儿猝死症有46人,高达40%,为事故首要原因。其他原因除了疾病外,还包括创伤、儿虐、窒息、溺水、缺氧、火灾窗帘绳吊死等。

叶国伟指出,国外研究证实,20%的儿童死因是可以预防,而长庚儿少保护中心研究则显示,应该有更高的比例,达30%的6岁以下儿童死亡是可避免的,例如猝死、创伤、儿虐、窒息、溺水、缺氧、火灾和窗帘绳吊死等。这些可避免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照护者照顾上的疏忽,或是本身照护知识的不足。

▲长庚医院举办儿少保护记者会。(图/记者严云岑摄)

为了提高父母警觉,长庚庚儿少保护中心整理「十大NG照护行为」,并制作5分钟短片提醒家长留意。叶国伟表示,常见的照顾疏失包括:让婴儿趴睡、未妥适使用安全带和安全座椅药物未适当储放、未施打疫苗或未提供适当营养、独留幼儿浴缸泡澡玩水误食不安全的玩具、玩窗帘被拉绳勒住、窗户没安全锁、户外游泳戏水疏忽照护、厨房煮菜时的意外烫伤。

针对这些致命的疏忽行为,长庚儿少保护中心呼吁,照顾者需时时关注婴幼儿的举动,勿因滑手机聊天而忽视了儿童的安全;即使短暂的离开,也切勿独留幼儿于屋内车内药品危险物品须放置高处,让儿童无法取得。儿童搭车须系安全带或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乘坐机车也须戴合格的儿童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