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选最适合翻拍电视剧!韩小说《李善东》清尸臭遇见亡者本人

文/彭绍宇

专门去除在单人套房里因孤独死而产生的尸臭,以及进行特殊清洁的公司。我们向您保证,不仅会整理孤独死现场遗物,如果尸体因长期放置而呈现严重腐坏的状态,也会进行全面的清理,完全去除尸臭。」

这是书中生命清洁中心的广告标语,浑浑噩噩的李善东在厌倦了超商员工的工作后,辗转看见了这个生命清洁中心,好奇之下前往求职,因缘际会下成为该公司的社长,开启了自己「遗物整理师」的人生,成天穿梭于无数死亡现场,也经手一个个陌生面孔的生命余烬,因为看得到鬼魂的特殊能力,使他明晓了生死边界,死亡对他而言起初只是桩生意,但读者会发现,他也正引领自己回溯生命的源头,厘清当年亲人丧命的未解谜团

▲《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已是10年前作品。(图/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剧照

大约在2008年时,《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这部日本电影出现之后,人们开始对于这个长久避讳的职业有了了解,每个亡者都必定有过或长或短的人生故事,若是能由亲人或爱人走过最后一哩路则是最好,然而那些孤悬于世界边缘的人们,死亡则变成社会问题,往往等到尸体久放散发气味后,才会被周遭邻居发现,不管是家人无暇照顾或是不愿照顾,我想我们对于这样的新闻应不陌生。

这本《李善东生命清洁中心》书中写道:「每年平均每五个小时,就有一个人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死亡,这就是大韩民国的『孤独死』。」孤独死,或许是文明社会发展极端之际,所衍生的病症,当我们一眼望去繁华社会中的点点星光,其实也看见了那些没人注意的暗处,一个国家有多光亮,它的暗处便有多漆黑。

不仅韩国,日本早已出现许多专门处理孤独死(kodokushi)的「特殊清扫业者」,为死后无人祭拜的灵魂所供奉的「无缘佛」也成为日本社会现象,超高龄化社会带来的悲伤商机让人不得不正视这个文明病,从那些清理者的口中所叙述出的内容,我们也往往能够对于生死边界有更切实的体悟,是什么原因让社会走到今天这个样子。

以遗物整理师为主角的书籍近年就出现好几本,包括韩国的《离开后留下的东西:遗物整理师从逝者背影领悟到的生命意义》(或日本的《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扫死亡现场者20年的生死思索》,而《李善东》因为是虚构小说,它所带故事性更为强烈,不难理解为何被读者评选为「最适合翻拍为电视剧的故事」,光在阅读的过程时,我的脑中就几乎浮现出韩剧拍毕的样貌影像感极其浓烈,据说已被买下版权,我们或可期待翻拍完毕的那天,这将会是部符合时代意义的作品,因为孤独死问题只会愈趋严重。

透过八个不同的委托案件,陈述八种形形色色的死亡面貌,同时更是找回主角李善东的童年往事──他的父亲与祖父母的死亡谜团。李善东从最初对一切冷漠看待,只怕为自己沾染上不必要的麻烦,到后来意识自己身为「生死桥梁」的角色,才选择不再逃避,提起勇气面对最接近自己,但却一直别过头去的亲人死亡往事。

作者的文字生动,在这些委托案中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影,有青少年为了躲债而自愿签下「放弃身体自主权」,有母亲因为一块来不及给的生日蛋糕而滞留人间,也有老伴不愿让妻子受苦而了结对方性命,自杀他杀、贫苦富裕、社会正义或龌龊勾结,我们可以在其中看见共同的人生缺憾,那块补不起来的缺角,成为生者与死者都难以释怀的伤痛。

▲《李善东生命清洁中心》一书由权贞姬所着。(图/翻摄自金石网路商店)

此书的灵魂书写相当动容,当生者和灵魂接触却不知,当灵魂无声呐喊着真相,一切都是枉然,都是悲中之悲。其实很多时候生而为人的价值,往往都要从死亡之中找到答复,李善东找寻死亡谜团的过程,不也是在弄清楚存在意义的途中吗?

「死亡微不足道。我只不过是悄悄地溜进了隔壁房间。」书中引用牛津大学神学教授Henry Scott Hollan于1910年的创作,出自诗篇〈The King of Terrors〉,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这么写的──「没有伤痛,没有失去。转瞬间一切都将回到从前。当我们再次重逢,过往苦痛都将成为笑谈。」

什么时候,面对生死才能如此豁达?

彭绍宇

1997年出生,政大外交系学生,从娱乐、戏剧、社会与各种观察视角,与你们分享任何不该错过的韩国大小事,现自学韩文中,致力守护心中的小行星。看更多请至部落格【彭绍宇】

想成为韩星爆爆特约写手吗?欢迎投稿报名【韩粉圈圈】►看更多彭绍宇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