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盘开出朵朵花

洪芳怡研究台语流行乐,希望透过音乐变化探究文化史。(姚志平摄)

唱红日日春〉的第一代流行歌手莺莺,今年正好百岁,身体依然健朗。(姚志平摄)

百年留声机播放着百年前的78转虫胶曲盘,绞紧发条,桃花心木喇叭放送出台语歌声音饱满。(姚志平摄)

百年留声机播放着百年前的78转虫胶曲盘,绞紧发条,桃花心木喇叭放送出台语歌,声音饱满。(姚志平摄)

谈到台语老歌,许多人会想到〈望春风〉和〈雨夜花〉,但当这些歌曲在1930年代问世的时候台湾脍炙人口的流行歌,远远不止这两首。1932年「流行歌」一词正式在台湾出现,没过多久,曲盘张张大卖上万片,捧红纯纯、秀銮等第一代的台湾流行歌手。然而这十年的台语流行乐盛世,却在1940年因为二战轧然而止,更因为战后政权、文化更迭,许多歌曲的原貌没能继续流传

透过音乐 探究文化

在《曲盘开出一蕊花》作者洪芳怡笔下,描述音乐的文字生动,「巧克力苦味」是纯纯要破未破的高音,「声如珠玉口齿清朗」是秀銮不俚俗也不浮艳的唱腔,勾引读者想像,「音乐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我在研究台语流行乐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透过音乐的变化去探究文化史,把原本就属于大众的音乐还给大众。希望写一本音乐书,透过文字描述音乐,能让即使不懂音乐的读者也能仿佛听到声音,被这些歌曲感动。」

19日下午的台北新春茶行二楼,仿佛穿越百年时空,回到日本时期的「蓄音器音乐会」,主角不是歌手或演奏家,而是留声机跟曲盘。众人目光聚集到两台百年留声机,播放着百年前的78转虫胶曲盘,绞紧发条,桃花心木喇叭放送出台语歌,声音饱满。

洪芳怡表示,「很多人以为声音科技是愈近代愈好、愈进步,但留声机当年呈现声音的华丽丰美,是现代科技无法比拟的。不只人声的甜美,甚至连空气的声音,都录得进去。」许多歌耳熟能详,听众不只静静聆赏,播到〈青春岭〉、〈心酸酸〉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还都能随口哼上几句。

当年唱红〈日日春〉的第一代流行女歌手莺莺,今年正好百岁,身体依然健朗,她坐着轮椅现身,甚至能跟着83年前她录制的原版曲盘一起唱。莺莺年轻时是车掌小姐,她表示,唱歌是兴趣,17岁的时候被找去录了专辑,但后来没有持续歌唱事业,「已经好久没唱歌了。」

训练耳朵 认识流行

从小读音乐班,大学学作曲、演奏的洪芳怡表示,到研究所时,她想研究战前的音乐,只能找到1930年代上海歌厅华语流行音乐,台语歌的资讯却一片空白。直到近10余年,才开始有林太崴等曲盘藏家有收藏、交流比黑胶存在更早的78转虫胶曲盘,其中除了华语歌、古典音乐西洋老歌、爵士乐,最让她惊喜的是战前的台语歌。

洪芳怡表示,在1930年代,一张曲盘大约是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的电影票的价格,一有新的唱片公司开业,就会带动留声机的进口和销售,甚至有售价8块5的「金鸟号无喇叭蓄音器」,可见听流行乐当年不是一般人享受不起的娱乐。1937年时,台湾正处在皇民化运动推行,即将面对战争的时候,全台娱乐产业仍然有681万的产值。后来当年最大的唱片公司「古伦美亚清点,那十年全台捧红39首热门歌曲,一共卖出了200万张流行乐曲盘。

不过部分流传至今的歌曲,在战后被改成哀怨的曲调,例如凤飞飞唱红的〈想要弹同调〉,让很多人以为战前的台语歌都是哀怨地呈现殖民者压迫。随着受到西洋声乐影响的华语音乐来到台湾,唱腔最初源自歌仔戏的台语流行歌原唱版本也逐渐消逝。洪芳怡表示,其实连在1940年战时的歌曲如〈青春岭〉,都是节奏轻快、愉悦的,「听音乐的耳朵需要训练,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当年的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