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中国好声音,台湾买了甚么单?

文/叶文忠

中国声音》终于在台湾上桌了,从去年的第一季开始,台湾的新闻便没断过。

我之前都是片段的歌曲网路上一首首看,趁着第二季播出时,我一口气在网路上看完完整的第一季。看完,我不得不说,对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来讲,看这节目真是一种享受。

制作焦志方认为,「不必有外国月亮比较圆心态,拿掉歌后,其他内容台湾观众未必接受,收视有0.5已不错。」事实上我没看懂这句话,拿掉歌还叫《好声音》吗?更何况,所有的参赛者选的歌,有一半以上都是台湾的原创,第二季第一集,我一首首数着,八个人,台湾的歌曲五首,这比例真的很高。收视率出炉,播出两周来,第一周就开出收视率0.88%,第二周又爬升到1.32%,由此我已经可以推估,到播完第二季,恐怕破3破4都有可能了。

《中国好声音》在台湾登场,收视红盘

进入第二季的《中国好声音》已经实质变成华人世界共同的音乐圣典,爱音乐的人,都会被这个节目吸住目光非关政治,非关地域,不管你爱不爱歌手,你爱不爱的那些歌曲,它就在那儿,吸引着多少亿双眼睛,等着塑造新一代歌坛圣手

今年,台湾有为数不少的战将登临,林育群(小胖)、叶玮庭林芯仪叶秉桓舞台,是没有边界的,上了台,功力够,拿的就是全世界通行证,这就像英国、加拿大歌手,纷纷去美国歌坛打天下一样,小胖早红到国外去,那么参加了《中国好声音》,真是见怪不怪了。

自从荷兰创造了「The Voice(好声音)」,短短三年间,成为全世界一种新的巨星制造机,各国纷纷买进版权,开始制作各国的「好声音」。节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盲选」,四个导师背对歌者,以歌者的唱功来选择是否要抢下学员;第二阶段,四位导师针对旗下的学员进行包装改造,然后捉对厮杀,一直打到出现冠军为止。

不谈他国的好声音,单看我们都熟悉的华人圈,《中国好声音2》里,台湾在里头的重量有多重。「导师」,也是我们看选秀习惯称呼的评审,在这个节目的包装下,已经不再是「评审」,而是一个master「大师」。四个master,来自台湾的有哈林阿妹,占了一半,证明了台湾流行音乐界在华人圈里的地位。更何况,那英虽为大陆歌手,但1998年用《征服》征服了全台湾再红回大陆。台湾的观众看到这样的master,为何不买单

我想谈谈,观众要买(埋)单,除了导师,还有什么东西让人买了单?

先不谈大陆素人们的歌喉如何,每个参赛者,几乎都会被问一个题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猜这应该是制作单位要求的“必考题”,也是废话题,「想上大舞台唱」,是共同梦想。参加选秀,不外乎想就是想红,如同买彩券,想一搏走红与带来的名与利。但这题,就像一个石子丢入水,等着水波激起“戏”的涟漪,参赛者本身的故事,常是节目的重要爆点,让观众掬一把泪水为其欢呼。

第二季里的单冲峰,死亡幽谷里走了一回

哈林已是两届的导师,对自己选秀的条件非常严苛,「我看改编的能量能力」,这其实不只是在选歌手嗓子有多好而已,创造力和歌艺等量齐重,这对流行歌坛是个多么重要的元素?换句话说,台湾流行音乐大师级人物,都是靠这个起家的。

哈林说,我看改编的能量与能力,这样的歌手在节目里比比皆是,孟楠爆发力让每个导师傻了眼

再来看歌喉。

选秀节目里最多的梗其实是「遗憾」,遗憾也是一种张力,这本就是戏剧中的梗,却也在这样的舞台上不断出现。据说《好声音》的参赛者,多是编导组人员踏遍中国,四处寻访,寻找一些知名度不高却唱功一流的歌手,或是圈内人推荐而来。他们来自大江南北,有些甚至家学渊源,天生细胞里就是会唱歌。沧桑、高亢、辽阔、新莺出谷,层层叠叠,我已无法形容,这些“素人”们究竟唱得有多好,自己听就明白,下了《好声音》这擂台,他们的人生大舞台就此展开,不再是素人。几位第一季的歌手,甚至已在台湾发片

第一季的平安与倪雅丰既合作又厮杀,这样的歌喉与气势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输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与莎拉布莱曼了(Sarah Brightman)

塔斯肯,是第二季盲选时,让四位评审都后悔没转身的美声歌者,而这样具备少数民族身分的人,节目里屡见不鲜,歌喉一出便惊天动地,来自东北、西南边陲、西北大漠,蒙古族、彝族、朝鲜族...各种美嗓从四面八方涌上这个擂台,华人流行音乐绝不都是汉人天下,这是大陆多种族的优势,也是能让这种节目发烫的重要原因

塔斯肯,哈萨克俊美歌手,让导师事后纷纷后悔没有转身

除了少数民族,玩音乐类型,这里也丰富的令人咋舌,蓝调、灵魂、爵士、摇滚、嘻哈此起彼落。其实我满讶异的,看似“崇洋”,也正代表着西洋歌曲多变的曲风,容易表现扎实的音乐功力,当然,说是另类展现了大陆80后年轻一辈国际化的成果也行。

第一季的王韵壹「被遗忘的时光」,这嗓子绝对不输蔡琴

还有一个关键的买单原因,颠覆公式造神

流行歌坛新人出道,年轻、帅气美艳是基本要件,但潜条件,未婚。赵传刚出道的时候,唱片公司想尽办法先「遮丑」。《中国好声音》完全颠覆了这样的公式,来者不拒,不论美丑,粗旷、肥胖、瘦小、已婚、高龄完全不受限,只要有一个让导师愿意转身的歌喉也就够了。英雄不论出身低,这才贴近一般人的真实人生。高收视热潮来自不断颠覆,第一季的决赛,导师心中的冠军人选,当下被现场的媒体投票翻转了分数,这就叫市场机制。

种族多,音域与技巧由此拉开了广度;多变的曲风,从摇滚到蓝调,显出纵深,两个环节都丰富,这节目才能有如此大的爆炸力,一次舞台,一次宇宙,观众目光不停下来,很难。

综艺节目要的当然是收视率,一定有许多桥段经过设计,参赛者唱完要讲什么,衬底要配上什么音乐,或是追唱些家乡的歌,可能都得事先排过,但歌曲唱得让导师流泪这种事,事先排不了,感动太难做假,那些歌声,简直是魔音直接穿过泪管

太多的歌曲,我都想贴上连结,尤其那些个来自台湾熟悉的名曲。然而现实上,网路科技让台湾歌坛逐年凋零与式微;但网路科技也让华语市场大开,更放大了台湾音乐的原创实力。那些前往大陆开拓的音乐人们需要我们的祝福,不管是《中国好声音》还是《我是歌手》,我们本是他们的家人。

声音乐团演唱张雨生《我期待》,让阿妹红了眼眶

大市场已卷起风潮,号召着华人圈各地的英雄,歌手、素人络绎于途。换个角度想,台湾原创音乐正在进行「细胞分裂」,在大陆复制DNA。音乐人不是离开台湾的舞台,而是把台搭的更高,面积更广,影响面更深,我们也因为他们看到多的可能。台湾歌坛,质变已经发生,去了,是浪顶;不去,就灭顶。未来未知,但值得冒险,正如《我期待》,只有昂首阔步,才能不留一丝遗憾。

My blog : 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