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是极端天气频发的“罪魁祸首”

新华社日内瓦7月17日电(记者刘曲)近日,全球多个国家地区遭遇极端天气北半球多地持续热浪袭击,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不便。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导致全球频繁出现极端天气的主因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厄尔尼诺等现象关系不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气候评估模型基础,世界气象组织对本世纪末地表气温变化的最新预测显示,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保持高位,未来热浪只会越来越严重,极端高温天数也会越来越多,到本世纪末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将升高4摄氏度,世界主要城市气温或将达到“令人震惊的水平”。

例如,法国巴黎夏日平均气温可能将从现在的22摄氏度上升至29摄氏度,而中东地区的多哈和巴格达等城市的高温可能“超乎想象”。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虽然预测的情景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所有这些预测都建立在最新的气候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展示出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未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给人警示。

世界气象组织同时警告,高温以及由此带来的夏季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会给水资源能源供应公共卫生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还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另一份来自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报告得出了相似结论。上述两家机构本月14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联合发布名为《风险中的地区:气候变化在亚太》的报告说,如果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置之不理,到本世纪末亚洲大陆气温将上升6摄氏度,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局部地区升温幅度可高达8摄氏度,这将对亚太地区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全球气候危机可以说是2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挑战,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首当其冲。亚太地区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如果不尽快采取缓解气候变化和相关的适应调整措施,这些国家将面临陷入严重贫困的风险。”亚行副行长班邦·苏桑多诺说。

有观点认为,近期极端天气和气候状态或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尽管今年4月下旬以来,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上升已近0.5摄氏度,接近出现厄尔尼诺事件的阈值,但大气模型显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指数仍处于“中性”状态。同时,热带太平洋海面下温度仅比均值略微高,也达不到厄尔尼诺事件水平。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则与之相反,指相关海域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两者常被合称为ENSO,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ENSO在三种相位中波动,即厄尔尼诺、拉尼娜和“中性”状态。出现厄尔尼诺时热带太平洋中东部海表温度偏高,而出现拉尼娜时则相反。一般海表温度波动值在0.5摄氏度以内时视为“中性”状态,即海洋处于冷暖交替的过渡阶段。当ENSO处于“中性”状态,海洋温度、热带降水量风力均接近以往均值。

世界气象组织统计中的多数模型显示,ENSO“中性”状态仍将持续到今年9月,并有50%至60%的概率在今年剩余几个月内延续。同时,今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概率仅为35%至45%,而拉尼娜事件发生概率仅为5%。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主任戴维·卡森说:“即使2017年没有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我们也可看到整个地球上正在发生着其他显著变化,正在挑战着我们对气候系统理解上的极限。我们现在的身处之地是真正未知的领域。”

(原标题:全球变暖是极端天气频发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