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球呼吸! 台科大3环保设计获德国iF新秀奖

台科建筑系三组学生作品德国iF设计新秀奖。(图右起)龚照峻谢宗颖叶芷婷(台科大提供)

全球暖化气候变迁导致愈来愈多生态环境问题,台科大建筑系学生设计帮助珊瑚复育的「珊瑚共生复育系统」、干旱地区建筑墙面集水装置「仿生呼吸帷幕」、有助河道防洪的「生态补丁」,3件作品获有「设计届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设计新秀奖(2020 iF Design Talent Award)Winner奖肯定。

德国iF设计新秀奖专为学生设立,也是全球专为年轻设计师举办的设计奖项中,最具影响力的竞赛之一。今年竞赛依据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作为参赛主题

台科大校长廖庆荣表示,台科大学生积极关心公共议题,透过创新设计解决人们生活需求,同时友善地球环境;为求作品的可行性,还透过建模模拟实际情形,兼具实务性与创意。

获奖作品「珊瑚共生复育系统(RE-HABITAT)」是模组化的珊瑚与共生藻修复系统,由台科大建筑所学生谢宗颖、黄宣庭共同设计,概念是重新利用死掉的珊瑚咕咾石,做成可自由组装的珊瑚生态廊道,不受海底地形影响,让珊瑚与藻类共生,帮助珊瑚复育。

谢宗颖表示,珊瑚白化问题相当严重,尤其藻类对海水温度敏感,海水温度上升会使藻类离开,进而造成珊瑚白化。「珊瑚共生复育系统」可以让藻类附着,延长珊瑚跟藻类的共生时间

另一获奖作品「仿生呼吸帷幕(Architexture)」是台科大建筑系龚照峻、蔡沛淇为干旱地区设计可集水的建筑表皮,灵感来自仙人掌等干旱地带植物叶子,利用环境日夜温差大、清晨易起雾的特点,透过建筑表皮的网状结构水份附着表面,再沿着帷幕往下汇集,转化为生活用水

龚照峻表示,作品模仿植物行为应用在产品上,透过数位建模转化植物叶子造型为建筑表皮,前期投入许多时间研究植物与气候,期待可应用在美洲非洲澳洲等干旱地区,用简单的方式提供干净用水。

「生态补丁(Ecological Band-Aid)」由台科大建筑系叶芷婷设计,以自然土壤植栽取代人工河堤,可顺着河川流动停留在河道的侵蚀面,像补丁一般填补河道,不但可以自然修复河道,还可增加生物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