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 公私协力合作创典范
台湾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林欣吾(左起)、国际水利环境学院博士游进裕、辅仁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刘希平、台北市立大学市政管理学院院长邱英浩与新北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和然27日在「翻转五股城市再生论坛」合影。(张铠乙摄)
新北市府27日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从经济、管理、水环境到公私协力等面向讨论五股垃圾山未来愿景,新北市副秘书长刘和然说,过去大家讨论五股垃圾都是负面谈论过去,但现在却是齐聚一起讨论未来,确实已经改变。
刘和然表示,都市计划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人定胜天,人定顺天」,除顺应自然法则,五股垃圾山的翻转,唯一不变的就是信任,信任感存在当地业者与新北市府团队之间,唯有公私协力合作,共同讨论五股的未来一起走下去才能成功。市府想把新北市变得不一样,五股垃圾山是一个起点,市府将持续努力。
台北市立大学市政管理学院长邱英浩表示,他担任过都市计划委员,现在也是区域计划委员,当初五股垃圾山的计划一看就是不可能,但新北市府将不可能化为可能。
邱英浩说,五股垃圾山不是单一土地规画问题,更是个社区网络与跨域治理的案子,包括周边社子岛等问题要解决,要持续推动,必须不断沟通,再长的马拉松即便漫长,还是要先跨出那一步,市府治理五股垃圾山案例,会成为都市计划的典范。
辅大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教授刘希平指出,五股垃圾山未来除产专区,也能有不同面向思考,若能规画社宅或长照设施,长者可以协助公园管理,接着盖游戏场,吸引亲子前来,成为创新园区,让更多人进来,才能让这块土地朝好的方向发展,成为新北市的心脏,非常期待五股未来的发展。
国际水利环境学院博士游进裕则带着所有与会人员透过百年来的地图一窥五股改变,曾是良田的五股,因人为因素成了大台北盆地最低洼的湿地,又因人为填土成了工厂,透过模拟,在土地抬高下,成了未来最不可能淹水的地方。
游进裕说,水没有边界,只有一个法则从高到低,五股百年变迁,治水从以前到现在的变化,五股垃圾山是历史的问题,但只要先预备好等待时机,也许5年、10年后台湾有个地方需要土,更应站在水的角度,以百年思维来考量政策。
台湾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林欣吾提到,五股翻转经验台湾绝无仅有,长期观察海内外,譬如荷兰,采公私协力,政府扮演基础建设的角色,其他部分靠公私协商负责。新北市可考虑公开产业、人口分布资料,邀请学校老师、私部门一起协力,政府则作为沟通平台,遵循「安居乐业」原则,协商发展。
林欣吾说,这是一项公民参与,政府只给基础建设,产业则要有共识把这里做出来,环境互利自给自足,创造更好的利益,这样机制若能在此建立起来,会是台湾产业发展很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