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是危机还是福利?
新华社杭州6月14日电(记者朱涵)人工智能为生产生活带来越来越多改变,提升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一些重复性、计算性的岗位已逐步被机器取代,这是造福人类,还是暗藏危机?面对必然与人工智能相伴的未来,人们又该如何自处?
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失业潮?
北京、天津、义乌等地快递公司启动机器人智能分拣系统,可减少70%的分拣人力;浙江一家喷雾器企业的自动化流水线上,20个大大小小的配件可自动组装成喷头,每分钟能生产60多个,节省劳动力40至60人;人工智能正在代替金融行业的交易员,高盛位于纽约的股票现金交易部门曾经有600个交易员,如今只剩下两个……
“这才是刚刚开始。”世界经济论坛人工智能委员会主席、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贾斯汀·卡塞尔说,在未来15年,随着自动驾驶、超人类视觉听觉、智能工作流程等技术的发展,专业司机、保安、放射科医生、行政助理、税务员、家政服务员、记者、翻译等工作都将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劳动力被机器取代,是否意味着失业潮的到来?“技术的进步必然会让职业结构产生变化。”恒生电子执行总裁范径武说,恒生电子研发了针对智能数据、智能投资顾问、智能投资、智能客服四个领域的人工智能金融产品。其目的是让金融服务将不再受限于繁琐的量化数据整理,不再受限于计算能力和人力,但金融工程建模等“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仍需人工才能胜任。
“转型在所难免,但长期来看人工智能能够创造更多新的岗位和工作机会。人作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依然重要。”贾斯汀·卡塞尔说,就像曾经脱离了传统农业、传统手工业的大量劳动力,在现代工业生产或城市服务业中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的进步也将如此。
机器智慧是否会超越人类智慧?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成长正在加速。谷歌大脑团队负责人杰夫·迪恩说,神经网络学习模型是深度学习中最常应用的方法。在2011年,神经网络识别豹子的图片错误率为26%,人类是5%。到2016年,神经网络就达到3%错误率。
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是否会有一天超过人类智能?“人类智慧和机器智慧是两种不同智慧,不太能去直接比较,就像不能直接比较橙子和苹果。”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知青说,就像AlphaGo和人类棋手对战时,人工智能以胜率评估胜负,而人类棋手以“目”评估胜负,实际上各有长处。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应被视为是一种工具,是“人类使用技术的方式”。AlphaGo之父、Deep Mind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将人工智能比作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哈勃望远镜。
“研发AlphaGo一类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不是竞技,而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多个场景中。”戴密斯·哈萨比斯说,科学、技术、工程领域都可以将人工智能作为研究和探寻的工具。Deep Mind已将AlphaGo的技术用来优化企业数据中心的能源配置和管理,节约了40%的耗电量。
该如何与人工智能“相伴”?
大部分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范围还比较“窄”,只专注于特定领域、执行特定任务。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建立通用的人工智能系统,这是一套能像生物系统一样学习的灵活算法。在科学家眼中,通用人工智能将能与人合作解决医疗、气候变迁、基因组学、金融等领域的问题。
“我们将看到人机结合巨大力量,人的智慧将被人工智能 放大 ,并解锁自身真正潜力。”戴密斯·哈萨比斯说。
“人工智能不是解决了人,而是解放了人。”刘知青认为,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在发展中解放人类。“例如不再需要做过多计算能力的培养,没必要进行文献上的记忆,可以进行更高等、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目前就应着手思考如何改善教育质量、提升就业能力,考虑如何重新分配被替代的工人,就个人而言,应树立起终生学习的理念,也许每五年就须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道路。”贾斯汀·卡塞尔说,虽然不必担忧人工智能对社会造成威胁,但面对未来的挑战,从政府、社会到个人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拥抱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