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侧写-留学不成 俞敏洪成最富有教师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的教育机构,引领中国教育机构走向海外。实际上,俞敏洪如今能建立教育版图,却是起于当年一个未能完成的留学梦,才让他走上创业这条路。
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俞敏洪一路走来,都与教育行业脱不了关系。自小父母的期望就是希望他未来能够当老师,尽管大学联考就考了三回,最后俞敏洪还是考上北京大学西语系。1984年踏出校园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续留北大担任英文教师,每月领取120元的薪资。
80年代中期,中国留学热潮兴盛,俞敏洪的同学纷纷出国留学。俞敏洪同样也兴起了这样的念头,只是他的留学之路并不顺利,历经三年才勉强申请上一间学校。俞敏洪的留学梦看似近在眼前,但申请学校只是第一关,学校只愿意提供他部分奖学金,俞敏洪得再筹措四万元学费才能出国就读。
掂估自己每月赚来的微薄薪水,俞敏洪决定瞒着学校在外兼差筹措经费。然而,他在外兼课的行为却被北大发现,最后俞敏洪只好选择离开。回想起这个让自己走向创业的转折点,俞敏洪曾表示,「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怨恨,现在却充满了感激。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拓版图 看重人才
1993年离开北大后,俞敏洪拿着申请得来的执照,在一间狭小的违章建筑里开始了他真正的创业。没有资金、没有豪华教室,创业初期俞敏洪只能骑着单车穿梭于巷弄张贴广告讯息。虽然创业艰难,然而新东方却也一点一滴累积起口碑,1995年,新东方急速膨胀发展。短短两年,新东方在校学生数迅已经达到千人的规模。
在俞敏洪的教育蓝图中,「人」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单只是透过商业策略吸引更多的学生,他更坚持以让利原则引进更多的教育人才,建立经营团队。创业除了要考虑开源,建立管理团队更是长久经营的关键。俞敏洪为此邀集昔日的同窗旧友徐小平、王强加入新东方,原本家族色彩极为浓厚的新东方在添入生力军后,其发展道路更为顺畅。在俞敏洪眼中,教育成功与否在于周遭环境、气氛,而不是由楼房、资产的数字决定的,新东方的上空笼罩着一股气,是透过人才积累所形成的。
日前俞敏洪表示,现期新东方有两种人才,一种是短期人才,一种是长期人才。长期人才与公司发展目标、价值雷同,更跟着公司一同成长;短期人才是为了公司发展顺畅,这样的人才随时可以选,对文化、对公司不会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