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乡村振兴增添一份保障?保险稳固就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

洒满阳光的茶园生机盎然,翠绿葡萄藤下,务工的村民正忙碌地疏果,这一派夏日乡村风光出现在福建省宁德市北部的寿宁县

这里实施的“政府+保险+乡村振兴”模式,不仅使百姓就近就业得到了稳固,在自然灾害、疾病意外来临之时,也为他们增添了一道风险屏障。从脱贫致富到乡村振兴,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精彩,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为就近就业增加“稳定器

“我算了一笔账,种植葡萄亩产1500公斤,一公斤按8~10元计算,一亩也能赚1万多元呢。”2011年,本来在深圳和妻子经营茶叶店的缪文钦在回寿宁县凤阳探亲时,发现村里有得天独厚的葡萄种植条件,“葡萄产业大有可为,能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抱着这样的想法,缪文钦开始了他的种植之路。

“有很多在外务工的人员看到乡亲们种葡萄很赚钱,都纷纷回到家乡,加入到葡萄种植的产业中。”已经是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缪文钦自豪地说道。

然而,受市场波动影响,葡萄并不一定时时都能卖上一个好价钱。对此,缪文钦积极为合作社的葡萄投保目标价格险:“有了保险就不怕农民亏本了。”2020年,葡萄并没有卖到理想的价格,“好在保险在葡萄每公斤单价低于12元时就会赔付”,这让缪文钦的心里踏实了不少。最终,缪文钦的合作社获得了70余万元的保险赔付。

“只要有产业就有风险,只有参加保险才能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让老百姓不用背井离乡奔忙,在家乡就有富足稳定的生活。”寿宁县凤阳镇党委书记韦寿平如是说。

中国人寿财险寿宁县营销服务部经理李丽虹介绍,由地方财政提供补贴或承担保费,茶叶种植低温指数保险、农作物种植天气指数保险、农业气象巨灾指数保险等保险产品可以针对台风、强降雨冻灾等自然灾害提供赔付,为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遮风挡雨”。

为受灾临困提供“减震器

樟强是一个爱笑的大男孩。右手腕上输液条上显示他今年只有24岁。

2019年,吴樟强因为咳嗽发烧偶然到医院检查,辗转多家医院后得到了自己患上白血病的消息。化疗配型骨髓移植、术后感染、复发……吴樟强与疾病作斗争的经历漫长而坎坷。

吴樟强老家在寿宁县芹洋尤溪村,家里靠种茶为生,是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和所有的新生一样,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吴樟强步入了大学校园。为了给家里尽一分力,大一大二的寒暑假,他都在打工中度过。“刚想出去玩一玩、看一看,就这样了。”吴樟强有些不甘地说道。

尽管有医保报销,百余万元的治疗费依旧压得吴樟强一家喘不过气。一天,吴樟强的哥哥得知政府为百姓投保了相关保险,咨询政策后立即申报。李丽虹经理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以最快的速度支付理赔款。“医疗费的窟窿太大了,我依然很发愁,不过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帮助让我感到很温暖。”吴樟强对此心怀感激。

为防止因病致病、因病返贫,中国人寿累计开发推广扶贫保险产品110余款,大病保险覆盖4亿城乡居民,其中70%的大病保险项目对贫困人口实施倾斜政策。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保障险帮助了很多和吴樟强一样的人。

为乡村振兴添置“助推器

1.4万亩茶叶,8000多亩葡萄,2000多亩黄桃和其它水果……凤阳镇有5000多名百姓投入到家乡的种植业中,在茶香果香中过着自己甜蜜的小日子

初夏,正是葡萄疏果的季节。合作社的葡萄园里,几百名女工拿着剪刀,剪掉长势不佳的葡萄,保证每一串葡萄都在8两左右,以使葡萄生长更快、品质更好。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拿到160元工资的同时,她们也期待着葡萄快点成熟,走向市场

缪文钦一边忙着教女工如何疏果,一边要打理合作社的其他事项,去年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忙人。

接受骨髓移植后,吴樟强白血病复发。为了支付高昂的医疗费,母亲在儿子出院之后找了一份零工,吴樟强现在由父亲在家全职照顾。

后续治疗中,中国人寿财险寿宁县营销服务部会继续为吴樟强报销医保报销后自付的部分费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依托保险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收益、促进就近就业、防止因灾因病返贫,寿宁县交出了一份保险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