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注意:台股「3千金」也挂了 科技股暴力恐攻ing
分析师提醒,外资净空单频创3万口之谱,应该就是警戒3月底之前,美国10年公债殖利率冲破1.7%防线,科技股恐怖攻击还没结束。(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全球股市这一波调整最具代表性的是,去年大涨的美国科技股、半导体股,今年2月16日高点向后转,Nasdaq指数高14175点、费城半导体指数高3269点,纷纷都破季线,落入季线与年线之间摆荡。反观去年涨幅最小的道琼却开始创新高,德国也频创新高,大陆上证则跌破半年线,香港回测季线,深圳股市跌到年线,而今年才过了2个多月却已很多投资人出现负报酬了,还好台股硬朗得很,因为「高」殖利率,所以笔者强调台股只会「盘」,不会大跌的。
台湾股市在全球股市的前段班,是因为台股高殖利率,初步足以打败通膨1.6~1.7%,台股从去年11月开始,很多人迄今仍戒慎恐惧,但台股指数依旧没大崩盘,或许在外资资金还没回头大买台股之前,台股便是15000~17000点之间打摆子的大盘局,也或许时间应该会盘整很久,不过,笔者要说的是此时「指数没空间,个股飙翻天」,如细胞疗法的长圣3月18日已经423元了,生技股王争霸战真的有戏,生技主升段一定有,越来越明朗了。
上周专栏中笔者说2020年台积电、联电、台达电、联发科、鸿海贡献了75%的指数,如今台积电从679跌到584元,联发科最高1010元跌到854元,联电最高59.4元跌到48元,台达电最高325元跌到259元,只剩鸿海还姿态高的技术线型,为下一波台股攻1万7000点~2万点埋下伏笔?笔者们该重新看待鸿海了,或许郭董多年前提的200元美梦成真?!
再来,笔者要挑明着说,高价股3档千金挂了,矽力(6415)因配息10.5元,以3月18日股价2385元计算殖利率仅 0.4,股价从3095元下跌至2230元跌掉27.9%,还会再跌;祥硕 (5269)高点2140元跌至1480元,狂摔30.8%很恐怖;信骅(5274)高点2265元跌至1625元,狂跌28%,都是因为股价太高,殖利率太低,在通膨怪兽长大的这个时间,对高科技股的恐怖攻击是现在进行式呀。
不仅高价股,低价股涨多的也要先避一下,如面板友达19.1元配息 0.3 元,殖利率 1.6%与台积电相当,故面板要再发动下波攻势,必须整理才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了。指数没空间,投机力道会更威,低净值的股票,如(2637)慧洋,净值高达36元,一路北上往净值靠拢的味道。但也有混水摸鱼的,如低价 IC 设计股,投资人别碰比较好,炒作的结局就是毁灭,小型IC设计公司根本没晶圆代工产能,别去碰,笔者挑明几档,如威盛、九旸、普诚,可怕的是这几档公司净值甚至低于10元,投资人被连拉涨停诱多进去,愿赌将来就要服输喔!
全球央行自己养大的通膨怪兽,成了自己的心头大患,先前提到1.6~1.7%是基本消费,目标是2.5%,所以,笔者都幻想着BDI指数重回历史高,这是梦吗?如同比特币的翻版,2008年BDI指数历史最高11793点,金融海啸后全球航运景气便持续走低,到了2016年更创下历史最低点290点,如今2000点附近,钢铁人、塑化、航海王、金融金饭碗都有抗通膨力道,若又有财报利多,涨一倍是不成问题的,因此原物料2021年还没涨完,3月17日联准会虽未上修今年通膨预期,但终须改口的,因为原物料股的高姿态摆明未来的预期。
台塑、南亚低配息却还能高姿态,钢铁的中钢、中鸿、烨辉、威致、一铜、建锠都是高姿态,水泥的国产也是高姿态,金融的富邦金更是一鼓作气拉上57元创2015年以来新高,写到这里,看出资金下一步怎么走了吗?
记住,当投资人今年看到GDP 增长大好,创下经济增长最快的年度时,要害怕才是对的态度,因为伴随的是物价大涨,全球央行将出手对抗,则重创科技股。纵使FED安抚人心,但市场之势已重大改变了,通膨引发FED缩表,今年夏天来临之前疫情控制后,未来一年通膨飙速上涨,将达到历史高点,目前已接近 2014 年来的最高水准了。
2013~2014 年联准会缩减 QE,台股跌10%,2015年FED正式升息,台股从 10014 点跌到 7203 点跌幅28%。所以,笔者说2021年不会大崩盘的原因便在此,但明年2022年全球央行被迫出手对抗通膨怪兽而升息,首当其冲就是占大盘市值60%的电子股,这一次外资净空单频创3万口之谱,应该就是警戒3月底之前,美国10年公债殖利率冲破1.7%防线,科技股的恐怖攻击还没结束。
台股最有竞争力的台积电开始沦为贴息股的省思,台积电殖利率仅 1.6%低于美国 10 年期公债收益率,外资大减码,过去一年来股价大涨股,现在殖利率偏低的科技股都跌超过20%进入技术面熊市,宛如眼泪滴下去般,资金没有国界,只往有利的方向跑,聪明的投资人,移动MOVE,往低估值的股票,趋吉避凶。
※免责声明: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也非任何投资建议与参考,请自行审慎判断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