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论坛:戴卓贤》蔡英文需凝聚两岸关系共识

英文的两岸形势判断。(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北京在统一议题上相信会有更大及更多的动作与作为。面对各种的文攻武吓,软硬兼施,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等连串政策及措施时,中华民国政府如何因应就成为全民甚至关心台湾未来的国际社会所关注之重点了!蔡英文总统首届任期内在两岸问题上的表现稳定持重,2020年连任后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化被动为主动,在两岸关系上争取积极正面的作为;目前台湾除了统独的声音外就是「维持现状」,而现状将如何维持?每天改变的现状里,现状又是什么?然惟有改变现状才有机会主导两岸关系,而改变现状的前提是必须获得国人的最大民意远方的美国大选将告一段落,感性热情褪下,最终回归理性,更要严肃思考未来!

蔡总统当下最急需的是稳定两岸关系的发展,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以攘外,无论在国际间或国内,台湾的两岸政策都必须要具代表性稳定性,推动朝野党派共商国是,寻求全民谱出最大公约数共识乃是因应中共建党百年的当务之急,而召开圆桌会议研议对策,再依圆桌会议共识循法制途径加以合法化与落实,将是台湾最具有实质正当性并能兼顾程序正当性的做法。蔡总统要在两岸议题拥有开创性,使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时代性,一定要有一个不受选举政治干扰或绑架的民主审议机制

回顾历史,蒋中正总统在1950年复行视事后,对中国大陆无时无刻不以枕戈待旦、反攻复国自许。蒋经国总统则以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面对中共之各种统一战线工作,至1987年才改变政策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探亲

李登辉总统积极主动争取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1990年10月设立国家统一委员会作为朝野各界对话平台,1991年1月设立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则在1991年3月9日挂牌运行,为台海和平稳定发展作出努力李总统任内,更两度召开圆桌会议,举行国是会议和国家发展会议解决国家重大宪政改革议题,开创了台湾的新时代。

首度政党轮替的陈水扁总统为台海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厉考验,两岸关系在历经几许阳光和风雨后,充分说明民进党政府有其政策立场上的底线

马英九总统在8年任期,为两岸掀起前所未有炽热的交流,也是两岸关系最稳定的时期,可是,两岸实力悬殊加上国内朝野缺乏有效沟通,执政党的两岸政策在国内没有取得重大共识,让不少国人对两岸未来发展充满怀疑和忧虑。在社会意见严重分歧的情况下,最终引发出一场大规模的公民事件太阳花学生运动。

2012年11月15日卸下民主进步党主席职务的蔡英文拜会李登辉。李登辉表达支持蔡英文提出由时任总统的马英九召开国是会议解决军公教退休金与国民年金改革议题。国民党执政下的总统府回应道,国是会议是前宪政体制的产物,现在应该回归到体制内时,蔡英文并不以为然。时光荏苒,蔡英文在2016年1月16日首次当选中华民国第14任总统后,为针对当时的社会冲突议题,分别在2016年11月及2017年1月22日召开两次圆桌会议,以解决司法改革及年金改革这两项国内重要议题。因此,对蔡总统而言,无论是执政或非执政期间,都有召开桌国是会议来解决社会重大议题的主张

蔡总统在野时,曾于2012年12月31日凌晨,以年末祈愿在其《脸书》贴文〈写给2013的台湾〉中,重申对国是会议的主张和期待。当时,蔡总统殷切地表达:「这是台湾社会共同参与、表达意见的新模式,也是凝聚公民力量推动改革的新契机。重大的政治与社会改革,不仅需要朝野政党坐下来谈,更重要的,是要援引公民社会的力量,才能协助并且督促政府落实,『国是会议』即是过去成功的方式。如果政府一直不愿意采纳一个共同参与的机制,让大家坐下来一起为台湾想一条出路,那么,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衷心期待蔡总统能为台湾及两岸的未来发展也循此找出一条属于台湾自己的出路。

在回应大陆各种挑战时,中华民国台湾必须要有一套具稳定性和代表性并能有效运作的两岸关系政策框架,不会因为政党轮替而有所改变。国家之重大争议政策,如两岸关系,如果无法在立法院的日常政治中得到审慎的讨论与思辩,则另行创造菁英与公众审议之场域,追求基于合理论证之决策品质,再交由立法院完成政策合法化,亦不失为一可行之道。蔡英文总统在余下任期内,急需召开台湾全国全民或朝野政党政团的圆桌会议(国是会议、高峰论坛),借此降低国人对未来两岸发展的疑虑、寻找和凝聚社会对两岸关系的政治信任基础,也检视包括:宪法一中、九二共识、修宪或其他尖锐政治争议,不设底线,汇集舆情,倾听民意,盼能集腋成裘,谱出台湾全民最大公约数的两岸关系共识,以作为政府重启两岸对话最有力的支持及后盾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