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张成泽走后朝鲜的政策走向
▲金正恩的姑姑金敬姬与姑丈「摄政王」张成泽。(图/东方IC)
张成泽落马,金正恩体制顺利完成。一个以金正恩为中心的班底,彻底建立起来。
朝鲜的二号人物,何以突然落马。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朝中社的公报和张氏的死刑判决书透露了一些情况,尽管这两份档充满了政治语言。在人们猜测张氏落马的原因时,更关心的是朝鲜未来的政策走向。这个奇怪的国家,会不会重新走向封闭。张氏的落马会张成泽落马对朝鲜未来政策走向有何影响,首先要搞清楚张成泽与金正恩分歧在哪?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二是张成泽在经济政策上与金正恩存在分歧。
三是军方向金正恩施压,导到张成泽落马。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的历史铁律从没改变过。张成泽政变之说,虽然已经被朝鲜当局认定,但事实上依旧没有坚实的证据基础。
张成泽政变难度极大,可能性很小。张氏是金正恩的姑父,想要掌握权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少主必须黯弱,无法理政。这一点在金正恩身上显然无法做到。金正恩上台以来,强势作风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张成泽必须掌握武力部门。事实上,金正恩上台以来,通过一系列调整,不仅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而且一上台就一举拿下了禹东测,掌握了朝鲜的安全机构。张成泽虽然贵为人民军大将,但他对军队的影响力,远不能同金正恩相比。因此,对于一个没有掌握武力的人来说,政变只是一场梦,开展政变尚不可能,更遑论政变成败。
因此张成泽在供词里说「政变时期尚未确定。不过,我打算到经济完全瘫痪、国家濒临崩溃的时候,把我的机构和所有经济机关集中于内阁,并由我来担任总理。我想如果我出任总理……人民和军队会对我喊万岁,政变也就顺利完成。」国家经济崩溃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而把所有资源集中于内阁由自己出任总理,最多就是想由自己收拾局面,当一把英雄。而到哪时,人民军高喊万岁,自己黄袍加身,只是张成泽一厢情愿的想法。所以从供词来看,张成泽的心中确有一个皇帝梦,但却未必有付诸行动的计划,所以张氏自言「政变时期尚未确定」。张氏的政变供词,只是在被迫「坦白」形势下,用「认罪」形式作出的自我辩白。但随着金正恩的清洗行动逐渐开展,张成泽深感危险,不排除张成泽有得利金正男孤注一掷的想法。但这种被「触发」的「政变」并不代表张成泽的野心。所以张氏被清洗,依旧是金正恩有计划的行动之一。
政变并不是张成泽落马的主要原因。哪么他与金正恩的矛盾从何而来呢?
首先,清除张成泽,是金正恩掌权的关键一步。金正恩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就其次,张成泽与金正恩在经济思想上存在矛盾。
张成泽是主管经济的高官,他是朝鲜外交工作的操盘手,也掌握着朝鲜的对外贸易。
因此形成了一个强固的利益集团。张成泽与中国交往很多,也直接指导了罗先特区的工作。在朝鲜招商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入驻颇多。虽然矛盾频传,但中国企业获利也确实不少。张氏的判决书中称「低价出售煤炭等宝贵资源,以50年为期向外国出售罗津先锋贸易区的土地」等罪行,显然针对中国。能在朝鲜开发资源并购买土地的也只有中国。在与中国共同开发朝鲜的特区之际,张成泽及其同事无疑也大发其财,与中国的政商同仁,实现了共同富裕。张氏利用朝鲜的有限开放政策大发其财,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因此他坚决反对金正恩新设14个特区,扩大朝鲜对外开放的政策,也不赞成朝鲜向欧美资本过多开放。号称「开放派」的张成泽,事实上已经成为已经成为朝鲜扩大开放的阻力。
第三,张承泽「将经济资源集中于内阁」的想法,不仅与军方形成冲突,也不符合金正恩「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核武」的战略思想。
最后,张成泽与中国有关人士关系密切,他的政治主张,闪烁着中国的政治意图。这张成泽在朝鲜对外开放中,过于偏重中国。引起了金正恩等人的不满。尽管张成泽政变之说还有待观察,但张氏落马后,其核心亲信迅速逃往中国,反映出张成泽及其同党与中国的联系管道非常通畅,关系不一般。清除张成泽,也反映出金正恩对中国影响扩大的没有张成泽,朝鲜的未来政策将会如何调整。
首先,朝鲜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但朝鲜的开放引资将会摆脱对中国的单一依赖,逐以朝鲜新近发现的稀土资源为例,朝鲜准备与SRE Minerals公司合作开发。尽管消息还有待证实,但朝鲜扩宽对外引资方向,更多的吸引西方资本的目的还是非常明显的,其次,金正恩将推动更多的朝鲜城市对外开放,以解决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最后,朝鲜会在继续推动军队经济事业转向民用,金正恩清除张成泽,很大程度是为了安抚军方的不满。所以军队产业转向民用的进程肯定不会停止,但速度会有所放慢。
张成泽的落马,改变不了朝鲜经济改革和逐渐开放的大趋势,也不会动摇金正恩「核武与经济」并进的政策。但他会影响朝鲜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思路及方向。金正恩在掌握大权之后,将在军队与内阁之间不断的平衡,同时朝鲜的开放与引进外资也将更多的着眼于西方资本而非中国资本。以张成泽的下台为标志,金正日体制宣告彻底结束,而一个面向全世界引进资金的朝鲜也将逐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 版权声明:图片由CFP视觉中国与东方IC供《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作者刘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晶晶,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教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