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缩减药价差 降低浮滥开药(沈政男)
健保署公布今年药价调整方案,共4千多种药物受影响,逾9成为超过15年专利期的老药,预计节省健保支出55亿多元,医药界担心不少本土药厂将会停产,未来民众恐怕拿不到药。(本报资料照片)
健保署公布今年药价调整方案,共4千多种药物受影响,逾9成为超过15年专利期的老药,预计节省健保支出55亿多元,此额度虽已是历年较低,医药界仍担心不少本土药厂将会停产,未来民众恐怕拿不到药。
每年健保药价调整乃依「药品费用支出目标制」(DET)办理,如果前一年药费支出超过预定目标值,多出的额度将列为下一年药价调整依据,实际做法乃调查健保药价与医疗院实际购入药价的差距,也就是「药价差」,再借由药价调降来压缩药价差的空间。这样的做法好像可以撙节健保药费支出,事实上每年健保药费仍有数趴成长,而台湾药费支出占整体医疗支出将近3成,乃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健保药费调降说穿了就是以挤牙膏的方式,将药价差挤出来填补健保药费成长的需求。药价差存在的原因在于医药是高度专业,病患端消费资讯不对等,而药厂又是独占或寡占业者,于是健保署扮演独买的角色,强制决定药价。健保署不可能向药厂买药后发给医疗院所,于是产生药厂与医疗院所的市场交易,而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削价,因此出现让医疗院所有利可图的药价差。
台湾健保药费支出占比太高,反过来也可说是其他医疗支出太低所致,由此来看,药价差可说是医疗院所的「副业收入」,弥补健保劳务给付的不足。以台厂学名药来说,一种药可能有十几家药厂生产,东西完全一样,医疗院所如何选择厂商?关键经常就是「药价差」。
台湾的药价差问题比日、韩严重许多,而以药价差来调整药价的做法也是学习日本,只是这支牙膏还有多少可挤是个问号。除了施行DET以外,更根本的做法是将药费支出放在整体医疗支出架构下来审视,比如日本在打压药价差的同时,也提高医生诊察费,并强调「医生的使命不是卖药」,让医生不必一边看病,一边计算药价差收入。
目前DET已试办十余年,仍未定案,显见仍有改革空间。最大问题出在依药价差决定药费调降幅度,未必符合供需法则。以先前缺药的氧化镁来说,因健保订价太低,导致厂商停产,调升药价后才又复产。对于民众需要的老药,药商利润如果太低恐欠缺生产诱因,应比照农产品由政府以一定价格采购。
DET最大的问题是未从源头减少不必要的药品使用量,只从削减药价来管控药费总额。台湾1年有将近200公吨药物遭丢弃,显见药物浪费十分严重。许多医生处方洋洋洒洒,老年病患1天吃10几种药是常有的事,跟日本差很多。解决之道除了缩减药价差,降低医生浮滥开药的诱因,也能提高药品的部分负担,并加强民众的用药宣导。
(作者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