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最早的戏曲艺人长啥样?头上戴花姿态超活泼!

丁都赛名字古书中曾被提及。(图/翻摄人民网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近日举办了「中原百戏-汉宋元戏曲文物特展」,特别展出一块北宋砖雕,上面刻有「丁都赛」字样,和一个头戴小帽、身着长衫,腰后插有圆扇一把的打揖女子,被认为是史载最早的戏曲艺人形象。另外,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丁都赛是北宋著名青年女性杂剧演员,曾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宝津楼上给宋徽宗演过杂剧。

根据《人民网》报导,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宝宗表示,他是2014年在郑州古玩城地摊上发现这块「丁都赛」的砖雕,当时还有其他3块,刻着不同的演员名字和肖像,「我一看,大概就猜到这是北宋时期的东西,买回去以后,更确定了,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见于史载的戏曲艺人形象,也是目前唯一成组出现的、有名有姓有演出形态,且与文献吻合的戏曲演员形象。」

这次的戏曲文物特展上,这些砖雕都将拿出来展示,并补充文献和史料,除了丁都赛以外,另外3块铭文砖雕分别是「杨揔惜」「薛子小」「凹歛儿」。

以此为契机,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与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合作,有意识地对戏曲文物进行专项抢救与保护,主要集中于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豫北晋南地区,这都是戏曲的摇篮与故乡。最终整理和收集了1600多件能反映中国戏曲发展脉络的相关文物,取其中120件文物举办了这次特展,包括陶俑、砖雕等类型从先秦时期孕育戏曲的音乐舞蹈因子入手,囊括隋唐发展阶段及宋元成熟阶段,可以对中原乃至中国戏曲文物做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李宝宗指出,历代以来,社会主流都鄙视戏剧与戏曲,大多数剧作如宋代官本金代院本杂剧仅存名目,十分可惜,「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原地区发现的这些戏曲文物管中窥豹,展览的意义便在于此。」

另外,这些戏曲文物也见证了丝绸之路开通后,沿线国家在音乐、舞蹈方面的文明交流,可以从展出的汉代百戏中,发现到跳刀、顶碗、顶橦、走索、穿狭、喷火、幻术飞车、吞刀、七圣刀等从西域,甚至是古罗马传入中元杂耍艺术,还有来自西域的箜篌筚篥琵琶拍板方响腰鼓二胡三弦乐器

▼砖雕共有四块,上面的艺人都头带花草,相当花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