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镐锄镰犁 陆农靠智慧吃饭

山东农民使用手机监管、调节栽种室的温度湿度右图);左图为1997年农民收摘甜瓜。(新华社资料照片

1998年大陆农民人工栽插早稻(上图);下图为江西一农民使用农业机械与智慧设备。(新华社资料照片)

农民遥控无人驾驶插秧机插种秧苗(上图);下图为1960年代农民手动插秧。(新华社资料照片)

如今的秋收,与脑海中农民弯腰弓背、挥汗如雨的画面完全不同。传统的「镐锄镰犁」正转变成为智慧化的「金戈铁马」,大陆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给粮食产业带来的变化,将颠覆所有人的想像。资讯化、数位化、智慧化已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农场无人化、运粮资讯化、储粮智慧化、售粮网路化等已成为现实图景

一望无际、金浪翻滚的稻田里,一台台无人驾驶的智慧收获机借助卫星导航定位匀速直线前进,轰隆隆驶向前方。后方,无人驾驶的接粮机「闻讯」赶来,与收获机准确对接,接收收获机上的稻谷。短短90秒,运粮机就已满仓,迅速掉头回仓。现场粉碎的秸秆里,见不到遗失的粮食,确保颗粒归仓。这是全球首个超万亩的无人化农场,位于黑龙江的建三江七星农场里秋粮收获的一幕。

北斗定位掌握资讯

不光是粮食收获的无人化、智慧化,无人化农场还实现了水田筑梗、插秧以及旱田起垄、播种等20项农机作业的无人化。

农机管理平台可谓无人化农场的「大脑中枢」。在农场的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中心二楼,巨幅电子荧幕上显示着田间土壤、农业气象、作物长势病虫草害预警以及每一台农机设备的作业状态、作业数据等资讯。工作人员只需坐在中心办公室,即可远程监控无人化农机设备在不同的田块内进行自主生产作业。

如何追踪运粮车的位置,及时了解运粮车的情况,进而保障粮食运输安全,保障每一颗粮食都能运送到急需的地方?大陆国贸工程设计院在推进粮食现代化物流中,从散装化、网路化、资讯化、标准化和设施现代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探索。

该院与尚禹河北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北斗冷链物流追踪系统,在对温湿度要求很高的粮食运输过程中,这套基于北斗定位技术,针对冷链车辆、货物及人员管理的资讯化系统,不仅能够为物流管理单位提供准确的车辆位置资讯、路况资讯,还能随时追踪车辆即时温湿度资讯。

在大陆国家北斗卫星系统体系下,地震、洪水、泥石流的天气中,北斗冷链物流追踪系统依然能发挥正常作用,保持通信畅通和开展定位服务。此外,该系统还能及时向物流管理单位提供货品交接资讯,并实现人员应急通信、应急调度管理等。

粮仓体检一目了然

物流之后粮食进仓,过去,给长宽各数十公尺,高七八公尺的高大粮仓「体检」可是个体力活。粮仓内温度、湿度如何,通风怎样?检测起来细致繁复。光是长长的温度计,每隔一段距离就得插上一根。

而如今,大陆很多粮库实现了智慧化,工作人员不必亲临现场。上百个粮温感测器分布在每个粮仓不同位置,只要坐在办公室内打开电脑,就能看到仓内各处的粮温变化,水分等情况也一目了然,方便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止虫害、霉菌发生。

在智慧化粮情监控中心操作平台上,智慧粮情、智慧安防、数量测量、智慧通风、智慧空调等多个模板一应俱全。智慧化粮库所有仓房全部安装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内环流和智慧粮情监控系统等设备。借助这些新科技,冬季积蓄冷源,夏季智慧环流,使粮食始终保管在「空调房」里低温储存。这不仅有效降低储粮损耗,还大幅降低了粮食生虫、霉变的概率,保障了每一颗粮食的品质。

巡仓机器人帮守粮

储粮解决了,守粮怎么办?当粮仓内开展磷化氢杀虫等危险性工作时,由于气体的毒性,工作人员不能进入。这时,就轮到巡仓机器人出场了。巡仓机器人是一款综合采用人工智慧、物联网、云计算和大资料等技术应用的智慧巡逻机器人。两个大眼睛,分别是高清摄影机和红外线摄影机。高清摄影机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红外摄影机则可以感应温度、检测体温、检测火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