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为了保持健康 每天需要喝八杯水
每天喝八杯水这样具体的要求,是另一则误解科学发现的迷思。(示意图/shutterstock)
水对身体有益。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我们当中有些人没能喝到足以维持健康的水量。经常有人耳提面命地警告我们每天需要喝八杯水(大约两公升),而且别想用奶昔或茶代替,只有纯水才算数,而喝完这八大杯可是件苦差事。不幸的是(或者对喜欢喝其他各种饮料的人来说则是件幸运的事),这一切都没有科学依据,除了确实有些人没有喝到足量的水这件事之外。
水当然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点恰恰反映着水对每个生物的重要性。构成我们的细胞含有水,水既可以防止它们崩解,又可以充当其间种种微小机制相互作用的介质,少了水,细胞就无法发挥作用。人体大约含有六成的水,我们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东西,但是没有水我们最多只能活三天左右。然而,在强调水分的必要性以及有效的补充方式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误导。
每天喝八杯水这样具体的要求,是另一则误解科学发现的迷思。八杯这个数字似乎是来自一九四五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项建议,即在我们的饮食中,每消耗一卡路里的食物,就应该包含大约一毫升的水。就两千卡路里这样一般的消耗量来说,每天最少要喝两公升的水(今日,许多人摄取的热量甚至更多)。但这与喝几杯水无关。
在我们的饮食中,很少会吃到完全干燥的食物,就所有生命都依赖水这一点来看,这毫不足奇。我们摄取的水量大约有一半来自我们的食物,不需要特别喝水。而这一点立即将饮用水的需求减半。研究显示,纯水和我们喜欢的大多数饮品间的水合作用没什么差别。咖啡因对水分通过身体的速度有轻微影响,但似乎不会对水合作用本身造成什么影响。倒是吸收过多酒精会是比较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最好不要在飞机上饮酒,因为光是机舱压力降低就已经会让人脱水。不过含水量高的酒精饮料,例如啤酒,仍然可以有效补充水分。小饮啤酒也是无妨的,毕竟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标准饮料就是一种称为「小啤酒」(small beer)的淡啤酒,因为在过去许多地方的供水都不符合饮用安全。
不过还是有个好消息。如果你真的喜欢运动饮料的味道( 有人喜欢吗?),它们确实能够有效补水,不过也没有比任何其他饮料更有效。尽管制造商声称,在运动口渴时,可以有效补充水份。「抢在口渴前补水」的主张并没有科学依据,我们也不需在饮料中添加那些运动饮料中的电解质,虽然这些化学物质很重要,但我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电解质,并不需要人为地提高电解质浓度。
即使八杯水的建议可能让我们误解,但大多数人都知道喝水不足的危险,反而对喝太多水的危险性感到陌生。如果喝水过量,身体细胞会膨胀,可能导致脑损伤,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致死。喝下一杯水当然不会造成这个问题,但一次喝超过一公升左右就开始有危及健康的风险。
(本文摘自《闪电就是会打在同一个地方!》/商周出版)
【内容简介】人类只有五种感官 / 人类只使用10%的脑力 /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灭绝 /黑猩猩是我们的祖先 / 月有阴晴圆缺是因为被地球的阴影遮盖 /彩虹有七种颜色 / 没有什么能比光速更快……
抱歉,你以为的科学常识,都不是真的!
透过破解迷思,培养对世界的观察力、厘清问题背后的逻辑、即刻启动独立思考的能力
准备好来一趟颠覆科学常识之旅了吗?
过去,人们认为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甚至会将曾被闪电击中过的石头放在谷仓、茅草屋顶等场所,来防止这些地方再次被闪电击中而引发火灾。而事实上,有些地方却是特别容易受到闪电袭击,美国的帝国大厦便曾在一场风暴中被击中达15次!
本书收集了许多长久以来的误导性迷思,每则迷思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了解更多关于科学的资讯,并向长久以来既定的观念提出挑战。适合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你!
【作者简介】布莱恩‧克莱格 (Brian Clegg)
着有多本科普书籍,主题广泛,甚至包括如何打造时间机器。定期为众多杂志和报纸撰写专栏、专题和评论,包括《自然》期刊、BBC Focus、BBC History、Good Housekeeping、《时代》杂志、The Observer、《华尔街日报》和Physics World等。同时,克莱格也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物理研究所会员、布里斯托大学皇家文学基金研究员,并担任www.popularscience.co.uk书评网站的编辑。其在伦敦皇家学院举办的讲座常是座无虚席,并曾参与广播与电视节目。
【译者简介】王惟芬
台湾大学动物系、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科技医疗史硕士。曾经谋生处:中研院动物所与生物多样性中心、叶子咖啡店、总统府、台大海洋所与台大医学院。译着涵盖科普、科学史、生态保育、艺术史、美术、环境科学及传记文学等英法书籍与影片。
《闪电就是会打在同一个地方!》/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