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命优先 司法说了算?
(图/美联社)
不意外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多布斯案」推翻了1973年「罗诉韦德案」所揭示的「堕胎权」。「支持选择」的自由派及女权运动者愤怒伤心,而「支持生命」的传统价值保守派则认为是迟来的正义。美国社会的分裂与冲突因为「多布斯案」而再度引爆,而且司法的政治性也成为公众检讨的议题。
其实「堕胎是否合法化」在许多国家都是个敏感问题。毕竟它涉及了「女性身体自主权」以及「胎儿生命」的拉锯。但这个议题欧美各国也渐渐达成了某种妥协,只有在美国,一直都是无法化解的冲突点。这与美国社会的多元冲突文化固然有关,同时也是「罗诉韦德案」的粗糙论述造成的。
在「罗诉韦德案」之前,美国大约有30个州禁止堕胎,其他的州则是有条件允许堕胎。1973年的「罗诉韦德案」打破了这个局面,将堕胎这个以往被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一下转变成宪法保障的神圣权利。依大法官见解,在怀孕的前28周,堕胎基本上都是怀孕妇女的自由选择,政府不得限制。
但从事后之明来看,「罗诉韦德案」在法律论理上有明显瑕疵。一方面,宪法并未规定「堕胎权」,大法官对于如何导出这个权利,判决书语焉不详。另一方面,该案直接否定了28周前的胎儿是「人」或值得保护的「生命」。
对许多人来说,「胎儿非人」是非常违反常理,且很冒犯的。加上共和党趁火打劫,用类似懒人包的说法扭曲「罗诉韦德案」的论理(例如,宣称法院把胎儿当成该被割除的肿瘤),许多在乎胎儿「生命」价值的庶民百姓,就与宗教界、传统保守派,以及共和党人士结合成了「支持生命」的阵营,举着道德与「保护生命」的大旗,掀起了一场50年的文化战争。
「宪法保障堕胎权」并非普世价值,所以不该绝对化。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采取了与美国「罗诉韦德案」完全相反的见解。德国法院认为胎儿当然是人,因此怀孕妇女有义务正常分娩,甚至该以刑罚制裁堕胎妇女!加拿大最高法院也曾判决该国的堕胎罪违宪。可是加拿大法院在承认女性自主权之际,也同样承认胎儿应受保护,因此立法者在适度考量女性处境(例如,继续怀孕会伤害健康)之后,可改用其他法律规范。欧洲各国都渐渐对堕胎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然而都是透过立法妥协,而鲜少由法院在宪法规定不明的情况下一槌定音!
堕胎,如同许多社会价值的议题,需要对话与妥协。但美国把它搞成了有你无我,不共戴天的绝对斗争。这其实往往是以司法裁判来解决社会重大争议的危险—如果在立法院,大家拉锯妥协很正常;但若由自命司法积极主义、勇于任事的大法官来裁判,就可能过度强调一方,而让输的一方感到被贬抑。毕竟民主政治就是「权威性的价值分配」,结果这么重要的价值冲突,没有透过民主程序来政治解决,而是交给身居云端的大法官来裁决。这种类似「神谕」的伟大使命,非有高度的法学素养及「司法政治」的眼光,无法做好。一不小心,更可能把司法搞得极度政治化,破坏了司法公信力。
有鉴于此,我们当以美国「罗诉韦德案」从生到死的这50年为鉴。司法在重大公共价值议题上宜把持分寸,在宪法规定不明的时候,尽量交由民主程序作最终决定。而政治部门与人民也该学会对话、妥协,而不是动辄喊着高远的道德口号对决。网路时代的价值对立冲突往往更严重,台湾的司法、政治都不要重蹈美国覆辙才是。(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