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泳霖》香港双普选目标未变

陆港权威专家解读香港改革选举制度:「政改五部曲」不复存在。图为3月30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坚定支持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中新社

大陆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修正案,这意味着年底香港立法会选举的民选席次将由原有的近5成下降到不到2成。特别是新规要求各选区的所有民选参选人都必须要得到选委会每个组别的提名,而其中新增的「第五组别」成员由香港人大、政协等建制派人士构成。换言之,未来将出现泛民候选人只有经过建制派提名后方可参选的奇特现象。

如果单以台湾的标准来检视新版香港选举制度,那无疑只会得出「民主大倒退」的结论。此次北京出重手整顿香港政治,是否意味着香港的民主发展之路真的走到尽头了?如果以平和、客观、超然的视角去分析北京对港政治动作表态,以及回顾从2019年反送中乃至2014年占领中环运动至今香港的社会思潮民意流变,却能够看到另一种面向的真相。

香港「双普选」的目标并未被改变,而且实现普选的政改途径从原有「五步曲」变为「一步曲」,重新理顺了普选路线图,有助于北京与香港政界更快达成普选共识。3月大陆「两会」通过香港选举改革的决定次日,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表示,正是因为双普选目标不变,所以人大此次修法并未改动《基本法》正文。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法案当天,港澳办副主任邓中华、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张勇表示,双普选是香港民主的法定目标,北京将同香港各界一道促成双普选最终实现。

北京近期连续多次表态提到双普选不变,固然有安抚港人情绪、向国际社会说明的考量,但的确反映出此次大阵仗的选举制度改革,是迫于防范「颜色革命」风险的紧急和无奈,双普选的确是「一国两制」不可或缺的元素,仍是北京和港府需要面对的政治承诺。不过,借由此次香港选举制度的改变,长期围绕双普选的许多政治争议和历史纠缠,有望得到厘清

九七后,双普选在香港已成政治抗争口号,加剧和恶化了香港政治分歧,而不是弥合或塑造香港各界共识。例如长期标榜「真普选」的泛民主派,一方面把普选作为进入体制的政治诉求,赢得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支持,另一方面却否决或抵抗任何有助于实现普选的方案,2014年由港府提交、北京认可的普选方案就被泛民杯葛

任何地方、任何形式的民主化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和执政者形成合力、在社会寻求共识,有时甚至要以退为进、斗智斗勇,这是台湾民主化最宝贵的经验,但泛民的实际作为的效果却与香港民主化目标背道而驰,这也难怪近些年当港本土论述逐渐从校园萌发之后,泛民派遭到越来越多香港青年人的反感和冷落。

透过《基本法》附件的修改,北京确立了「香港选举制度属于中央事权,不属于特区高度自治权」的这一定位,过去需要立法会2/3通过、再由北京核准备案的「自下而上」普选制度路径,被人大常委会「自上而下」的路径所取代。也就是说,只要香港在未来5年内政治恢复稳定、经济维持成长、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依旧稳固,且《香港国安法》能够有效抑制港独及欧美干预,香港迎来双普选的时日,或许比想像中来得快。

作者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