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4团队获未来科技奖 「互动式羽球训练系统」成球员神助手
▲台科大电子系教授林渊翔(左),带领学生杨佳玲(中)、蔡怡娟(右)等人,打造「互动式羽球训练系统」开发物联网发球机与球拍,帮助球员训练。(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
台科大共四组研究团队获得「未来科技奖」,创新研究让生活更进步!台科大指出,电动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让电动车充电更快更方便,即时羽球训练辅助与动作分析系统成为球员训练的神助手、超音波结合微气泡让治疗更有效、可产出多视角裸视的3D印刷取像系统,创造独一无二的3D全家福。台科大获奖研究团队包括电子系教授邱煌仁的「电动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林渊翔「即时羽球训练辅助装置与动作分析系统」、医工所教授廖爱禾「超音波结合微气泡疫苗经皮导入与雾化式微气泡药物于呼吸道感染治疗应用」,以及色彩所教授林宗翰研发「可产出多视角裸视3D印刷之取像系统」。
▲台科大电子系特聘教授邱煌仁团队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应用于无人车、无人搬运车等电动车领域。图为参与研究的台科大学生。(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
台科大说明,林渊翔团队开发互动式羽球训练系统,自动发球机可以自订发球角度与球速,发出不同球种,帮助选手安排训练内容;除此之外,球拍也可感测并记录选手挥拍的力道、击球角度等数据资讯,有助选手进行比赛的战略分析,创新的研发获得2020未来科技奖肯定。
林渊翔表示,随着戴资颖等球员在国际体坛崭露头角,羽球运动也越来越受到台湾社会重视,但是传统的羽球训练步骤繁杂且费力,为了提升训练效率,并且增进选手的训练品质,台科大团队运用科技技术,让羽球训练的过程能够更加智慧,操作起来也更便利。
▲台科大色彩所副教授林宗翰团队应用3D影像运算技术,同步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精准产生3D影像。(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
负责开发APP的台科大电子所学生蔡怡娟表示,整个系统是透过手机APP将感测器和发球机连结在一起,因此通讯架构一定要做好,必须很熟悉程式设计、程式架构。蔡怡娟说,虽然自己没有在打羽球,但在访问校队同学后,针对数据呈现的方式做了调整,尝试用更直觉、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帮助球员分析训练。
邱煌仁团队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有效改善非接触式的充电效率,减少接点老化可能造成之火灾与防水问题,高功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应用于无人机、无人车、工厂的无人搬运车等电动车领域。
▲台科大医工所教授廖爱禾(左三)团队,将超音波结合微气泡疫苗与雾化式微气泡药物,期望能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微气泡疫苗与治疗药物的载体吸入器。(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
邱煌仁说,系统采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提升非接触式的充电效率转换效率到98%,更厉害的是传输距离最高可达20公分,不需电源线或如同手机常见的充电盘,即可为载具进行充电,未来将广泛应用在于非接触式充电的场域,为绿色能量铺起最后一哩路。
廖爱禾团队将超音波结合微气泡疫苗与雾化式微气泡药物,把类固醇药物吸附在微气泡上,在微气泡进入肺部后,借由超音波能量打破微气泡,释放药物,期望能迅速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微气泡疫苗与治疗药物的载体吸入器,相关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毛发生长药品、内耳药物输送等医疗领域。
▲物联网发球机可依照APP设定发出不同类型球种,帮助羽球员进行训练。(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
廖爱禾表示,之前研究团队以超音波促溶菌酶微气泡药物输送技术,在肺部深层吸入剂的溶菌酶微气泡药物载体开发已累积许多实战经验,因微气泡也是影像显影剂,可同步借由超音波影像侦测药物输送效率,期望能迅速发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微气泡疫苗或治疗药物载体吸入剂。
林宗翰团队则是应用3D影像运算技术,透过阵列相机架构,同步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利用视差产生的立体视觉,精准产生3D影像,技术可应用在婚纱摄影、全家福拍摄等高品质立体影像输出,轻松创造独一无二的3D照片。
▲台科大电子系教授林渊翔(左起)和学生黄正瑜、杨佳玲、蔡怡娟、张凛,等同学开发互动式羽球训练系统。 。(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