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音波 冠状动脉心导管手术好帮手

▲郭综合医院心脏内科徐汉仲医师指出血管超音波辅以导管介入术,能降低冠状动脉再介入机率,预后也更佳,是手术好帮手。(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血管内超音波辅以心导管介入术,可以克服许多血管摄影术陷阱,让医师进行心导管手术时,可选择事前策略,事后补强,进而降低如血栓支架再狭窄等并发症,郭综合医院心脏内科徐汉仲医师说实证医学上,确实有效降低重大血管事件与再狭窄风险,预后也更佳。

心血管疾病近几年来是国人第二大死因,其中很重要的病因来自于营养心脏肌肉的血管「冠状动脉」粥状动脉硬化(内皮细胞功能不良,胆固醇斑块堆积),危险因子包含高胆固醇血症、慢性肾脏病糖尿病(控制不佳)、高血压、抽烟及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治疗上除标准药物治疗与危险因子的矫正外,如症状控制不良或已经进展急性冠心症(血栓形成),大多需要冠状动脉摄影术并支架置放术的介入性治疗。

徐汉仲指出冠状动脉摄影术有其局限:一、对于开口病变无法完整评估;二、整条冠状动脉血管均有狭窄者或极短的病灶常会失真;三、无法探知血管斑块组成,无事先准备好病灶处理,常会出现并发症(如血栓或表层厚钙化病灶);四、对于支架置放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常无法探之;五、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机转无法评估良好;六、常常低估血管大小等。而血管内超音波辅助使用,可克服上述限制。

徐汉仲举案例说明指出一名56先生戒烟,系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以前心肌梗塞放置过支架,因为反复胸痛运动心电图显有心肌缺氧,药物控制无效再次接受心导管,导管与血管内超音波影像可以评估血管大小,斑块组成(支架可否展开),支架的长度与安全的置放地点,可以侦测是否有出现支架置放时并发症。

名方先生有抽烟,高血脂、高血压,急性胸痛证实心肌梗塞支架处理后仍偶有胸闷,因此再接受导管检查,经血管内超音波确认左主干远端病变,单支架策略即可解决,置放支架后,后续追踪已无再犯心绞痛

徐汉仲医师说,就实证医学而言,使用血管内超音波辅助心导管介入术,可有效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6个月内狭窄率与心导管再介入的风险,如果针对现在主流的第2代涂药支架更可降低心因性死亡,支架内血栓风险,即使血管内超音波辅助使用会比较耗时,但对辐射与显影剂的暴露,却相对可以有效减少,降低病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