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溯源 南大附小等学童上山寻原生种山茶
▲台南市南大附小彩虹斑马志工队,与七股区竹桥国小,一同前往六龟山区探索台湾原生种山茶,学童亲手采茶、揉茶菁,品尝具天然花蜜香的山茶。(图/记者林悦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台南市南大附小彩虹斑马志工队,继探究阿里山茶与屏东港口茶后,此次邀约七股区竹桥国小一同前往六龟山区探索台湾原生种山茶,学童亲手采摘台湾原生种山茶,并揉制茶菁,品尝具天然花蜜香的山茶,均表示不枉费搭了2个多小时车程到六龟「找茶」。
南大附小指导老师张景杰表示,学生曾亲赴嘉义阿里山利用青心乌龙制作红茶,也到过屏东满州利用雪梨种茶树制作港口茶,比较高山茶和平地茶的差异,这两种均属小叶种茶树,然而还有属于大叶种的台湾原生种山茶,于是兴起探究的念头,此次由台南大学社会责任计划(USR)经费支持,邀约竹桥国小共学。
从小在茶园中穿梭的徐盛旸是欣园制茶第三代茶农,带领二校师生前往六龟山区认识野放的台湾原生种山茶,指导学童采摘「一心二叶」的茶芽。南大附小学生蔡凯丰说,这里跟在阿里山看到的梯田式茶园很不一样,又斜又陡的山茶园行走不易,随时可能会滑倒,台湾山茶的叶片比较大,幼芽没有茸毛,跟小叶种的青心乌龙截然不同。
回到制茶场,学童亲手揉制山茶,待静置发酵后,再进行干燥及包装。竹桥国小学生黄玲惠说,经过50分钟细心的搓揉,茶菁由绿逐渐转红,才算完揉捻的步骤,双手很酸,制茶真的很不简单。徐盛旸也带领学生体验手工炒茶,徐盛旸说,要均匀翻炒茶业,接触锅底的茶叶要往上翻,否则容易烧焦。南大附小学生林翊涵说,看徐叔叔徒手翻炒茶菁,看起来像在练铁砂掌一样,佩服不已。
竹桥国小校长谢宇笙表示,一整天艰辛的制茶过程,不只透过舌头感受山茶的美味,更感受到徐盛旸家族守护茶园的决心,此课程让孩子受用一辈子,以后在校长室泡茶都会小心翼翼,珍惜众人的心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