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成为特色金融中心 行政院前院长陈冲:形塑稳定投资环境观感很重要

▲随着香港近期动荡,台湾再度掀起成为金融中心的讨论话题。(图/记者季相儒摄)

记者吴静君台北报导

香港动荡以来,谁是下一个金融中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讨论议题,台湾有没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行政院院长、新世代金融基金会董事长陈冲表示,成为具特色的国际中心可以努力,但是台湾是不是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观感的塑成不是简单的数字量化或口号可以呈现的。

百年前天津经验 国际金融中心两大条件

天津是金融中心?陈冲说,这个命题听起来不错,印象中天津虽然也是中国大陆国际港口城市,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但是跟上海深圳比起来,似乎和国际金融中心扯不上边,更遑论接班香港了!然而历史横轴再拉长一点,从1860年的英法战争,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这个命题似乎又可以成立。

在1882年上海是五国租界的年代;但是天津是九国租界,更有十家外商银行先后在天津设立,从事金融活动。但突兀的是,中国第一家银行大清银行,却要到1905年才在北京设立,换言之,大清银行成立的前23年,天津已经有十家外商银行,这难道不是金融中心?

天津起初不过是沿岸的渔村,为何当时有金融中心的架式?陈冲说,主要可归于两个因素:一,市场的需求以及法规的透明与预测性,在中国刚刚被列强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时期,外国使节达官显要或者商帮手上有许多合法或者不合法的金钱需要放在首都以外,但是又不能够离太远的地方,位在外围防卫线的天津就是首选。二,九国租界也提供中国境内外国母国法律保障,对于存户来说,法律的透明性与预测性大为提升,即使有争议时也有规范可循。陈冲指出,这个基本需求百年前与百年之后差异是不大的。

随着香港动荡,社会开始纷纷讨论,谁是下一个接替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陈冲表示,国际金融中心固然在企业筹资金融交易、结算服务等业务上要具一定规模,但最重要的条件不外乎是前述的两大条件「市场需要」以及「法律透明与可预测性」,尤其是法律透明与可预测性从香港的发展来说,更是至今百年不变的必要因素。

▲行政院前院长陈冲说,台湾曾经金融中心指数达到19名。(图/记者吴静君摄)

2010年两岸金融关系和缓 台湾金融中心指数曾经达到19名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每年两次公布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而排名的依据则由商业环境、金融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声誉与一般性因素等五大指标构成。

在前四项中其实各大国际城市的分数不会差太多,也是容易快速补强的部分,但最后一项声誉及一般性因素,其实与政治环境密不可分,而今年三月公布的最新排名中,香港自2007年有排名开始,首次掉出前四名(过去十几年,前四名都是伦敦纽约、香港及新加坡包办),似乎近两年来香港社会动荡,降低投资环境的稳定度吸引力

反观台湾,是否可以成为下一个金融中心?最新公布的排名中,台北从去年的34名直接滑落至75名,但2010年台北曾拿过第19名的最佳成绩,其中2009年11月两岸签订的三个金融监理备忘录(MOU),两岸主管机关已对等签署,并未假手手套,或许透露出两岸间友善的关系,以及日后良好发展的可能,自然赋予国际想像的空间,影响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排名。

台北成为具特色金融中心 稳定的投资环境观感很重要

可惜的是,2011年以后,台北的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开始下降,两岸关系情势的不明朗或多或少解释了个中原因。至于今年剧跌至75名,个中原因,值得省思甚至警惕。

陈冲表示,台北有自己的路,不一定要强作金融中心。成为有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很简单却又不简单,基础建设、人才培育、合乎国际的法规都是可以努力的,难就难在对世界而言,是不是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或是一个随时会有变动,有风险的投资环境?一个观感的形塑不是简单可以速成,也不是透过数字量化或口号可以轻易呈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