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缓冲区的价值

报社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美国卫生部长阿札尔拜会蔡总统当天上午,解放军歼11、歼10战机飞近台湾空域,并短暂穿过海峡中线,空军除派战机拦截、广播警告外,地面飞弹部队也「进入戒备状态」。大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称,共军此举乃「对台当局明确警告」,台湾舆论也将大陆的动作和阿札尔访台相连结。

其实近期大陆军机频繁绕台,也数次逾越海峡中线,常态化的背景下,此一动作既可解读为对美台政治互动的警告,亦可「淡定」视为共军日常训练在时间上的巧合。共军若真的想「明确警告」台湾及美国,大可以选在阿札尔和森喜朗先后抵台、美日两国专机在台「同框」的8月9日下午,在台海上空示威,岂不更有针对性

如果真如胡锡进所说,是「对台当局明确警告」,但在美国与台湾对大陆一举一动都负面解读、大做文章氛围下,解放军的动作究竟是达到「警告效果」?或更加刺激美台联合抗中?答案不得而知,但大陆最高层才刚刚接续就目前国际环境、中美关系,释出务实理性讯号,中共在纷乱情势下的「战略定力」令人折服,大陆军方对台行动及配套舆论解读,理应配合高层政治战略,为何出现混乱的讯号?

中共高层已明确定调,大陆不希望和美国打「新冷战」,若美方做出挑衅,北京则会做出「坚定而理性」的回应。这里面「坚定」和「理性」措辞值得深究。首先,「坚定」是放在「理性」之前,说明大陆必须要有所回应,否则就是立场主权、尊严的退让。在北京眼里,美台互动当然属于「挑衅」行为,包括军事手段在内,大陆做出一些回应实属情理之中。

年初民进党胜选后,大陆军机绕台、近台活动并未随着疫情而减少,反而更加频繁。美军也较过往更加高调,除了军机在台湾周边活动、军舰穿越台海常态化以外,近两个月内美机更是多次飞临大陆东南沿海100公里以内,挑战解放军防空底线意图甚是明显。换言之,虽然习近平有言「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但事实上目前中美两国已无战略缓冲地带。共军近台、美军近陆双方短兵相接渐成家常便饭。

正是北京高层意识到,中美缓冲区已不复存在,且前线已经大幅前移到「自家门口」,一旦爆发冲突,大陆自身受损势必远超美国。大陆涉外、对美权威管道才接连释放和缓讯号,要求与美方恢复对话沟通,同时中美国防部长通话共同呼吁双方管控分歧。因此,就北京而言,目前最紧要的工作是重新拉开中美缓冲区,而不是让双方拉得更近、更紧。

在这个背景下,台湾的缓冲区价值应该被重新发现、利用。首先,美国对台政策的「度」依然有所把控。例如,此次美台是以AIT与TECRO的非官方机构名义签署的「备忘录」,阿札尔和陈时中所签署共同声明中亦未出现二人的正式官衔,而蓬佩奥接受采访谈及美台关系时,展现出罕见的谨慎态度,将阿札尔访台明确定位为「疫情合作」。这说明美方意识到台湾问题的敏感性,会遵守40年来的承诺和原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大陆表态后,美方权衡利弊后的慎重决定。无论民进党政府如何「争取」、独派如何幻想,都换不到美方对台大方向的改变。

尽管目前台海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但维持两岸和平发展基本要素都还存在。就蔡政府而言,坚持一中宪法、两岸条例修宪不碰统独,保证执政党不会触发大陆《反分裂法》危机,立场坚定。就台湾民间社会而言,反中民粹正在逐渐消退,愈来愈多民众意识到两岸经济相互依赖之深,台湾在野政治力量仍然愿意和大陆交往。大陆此时应该抓住时机,延续「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的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保留台湾作为中美缓冲区的角色。

以台湾作为中美缓冲区,既让台湾更加安全,也让大陆自身发展更有保障。日前,大陆央视评论员张彬表示,在两岸局势紧张的情况下,美国希望大陆打出第一枪,但大陆「一定不能上当」,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能随美国起舞。这个观点精准传递和解读了北京决策者的意图。同样,大陆军方、个别官媒,也应共同努力为中美拉开缓冲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网路上一些民粹语言,不必太过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