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陆20年 卢丽安:从没觉得自己能够如此接近祖国

上海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卢丽安。(图/翻摄自澎派新闻,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原台籍的中共十九大代表卢丽安近日接受陆媒专访时表示,「今天发生的事情,早在20年前决定来大陆时就预料到了。」在台湾「去中国化」的影响下,很多岛内乡亲对大陆的情感只能被压抑,没办法得到抒发,但如今,她很欣慰,自己的出现能够为两岸同胞,尤其是给青年们来带来某种可行的启发。

据《澎湃新闻》报导,卢丽安表示,从十九大结束回到上海后她接到很多电话信件电子邮件,大多是表达对十九大报告的认可以及对她本人的支持,这些人中,有海外台胞,也有台湾乡亲。他们告诉卢丽安,正是因为她的出现,让更多人受到鼓励,也可以自信地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卢丽安说,她很欣慰自己的出现能够为两岸同胞,尤其是给青年们来带来某种可行的启发,但支持的另一面,也有谩骂、诋毁以及一些超出她能力的诉求,包含她和儿子的台湾户籍在10月下旬被台湾当局撤销。

谈到当初为何决定定居大陆,卢丽安表示,1990年代中期,自己的丈夫英国爱丁堡大学完成博士学位,进入台湾成功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当时的台湾,「绿化迹象严重,形势愈发复杂,反观大陆,改革开放初见成果香港回归在即,整个社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面貌,便开始考虑转换跑道。

▲卢丽安在威尼斯的留影。

卢丽安透露,去大陆发展的想法,最早是丈夫先提出的,他作为「外省第二代」,感受到台湾在走一条他不喜欢的道路,再加上身为上海人的公公亦有所鼓励,「你们在英国,不是也认识大陆的留学生,觉得他们怎么样?」卢丽安想了想,「好像也不是什么猛虎野兽」,决定迈出第一步。

卢丽安表示,学校分给夫妻俩一套公租房,纯毛坯的,靠一个借来的煤油炉,再加一口新买的锅,两人白天上课、晚上收拾屋子,撑了两个星期,生活才算步入正轨。在复旦大学前几年,卢丽安对自己的定位是「救火队员」,除了英语精读课教学,其他课程,派不出人手的、开不出来的,都安排她去上。

收入也一度难以启齿,刚开始,卢丽安每月工资只有600元,打个电话回台湾都要心疼钱,和同期在岛内高校任教老师相比,收入更是相差十倍有余,不过,卢丽安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

在大陆定居20年,卢丽安从一名普通大学老师,变成中共十九大代表,「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能够如此接近祖国。」她也表示,台湾早年的战争创伤加上多年来的「去中国化」教育,使得一些人对大陆持有偏见,特别是近20年,两岸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曾经高高在上的「亚洲四小龙」卡在原地踏步的困境中,大陆这边却在不断崛起,对于两岸关系,岛内很多人不知该如何定位,谈起未来走向,他们更不知如何面对,心里难免有隐隐约约的焦虑。

卢丽安说,她像爱爸爸妈妈一样,深爱着台湾和大陆,她也在身体力行,希望有更多台湾乡亲放下成见,来认识大陆的制度与前景,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自己和丈夫都是平凡幸运的大学老师,不同的是,他们选择回到祖国大陆,而非偏安东南岛屿。中国古代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传说寓意鼓励人要有理想抱负,更要有一股不畏困难俗见的执着,至于他们自己,充其量只是许许多多的愚公和精卫之一,要移的,是那沉重塞滞、不利社会发展的反智大山,要填的,是那一湾把亲情乡情阻断的海。

卢丽安坦言,今天发生的事情,早在20年前决定来大陆时就预料到了,她也很清楚,自己是在以身试「法」(《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那么,一个执政当局『立法』的本意是什么?」在卢丽安心里,这个「本意」,应该是保障民众的发展空间,让个体发展得到最充分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