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凤挑战一日咨商心理师 暴露内心欲望
唐凤挑战一日咨商心理师!由咨商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主办的「咨商心理师节」已迈入第三年,过去两年分别在台北、台中透过实体活动拉近心理咨商与民众的距离。咨商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指出,大部分的活动透过线上社群互动的方式进行,其中包含心理卫教懒人包、心理疗愈歌单、职业与名人访谈等丰富多元的主题,借此带领民众可以更认识咨商心理师并增进内在自我照顾的能力。
《2020咨商心理师节─让我看见你》特别邀请有多年接受心理咨商经验,且深受民众喜爱的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接受访谈,分享曾经接受心理咨商的感受,及破除民众对心理咨商可能的误解与疑虑。
唐凤表示,最初会开始接受心理咨商,是因为参与相关研讨会时,友人的建议:「想真正看懂、体会精神分析师撰写的相关著作,最好要有接受精神分析的经验。」因此开启唐凤的心理咨商之旅。
「古典精神分析治疗」是心理治疗的知名学派,特色是谈话间隔较为密集。由于分析师人在法国,所以治疗多是透过网路视讯方式进行,但唐凤每半年会前往法国与分析师见面。这段分析之旅,也就在唐凤与分析师每周4次、每次45分钟的谈话分析,持续了将近五、六年。后来因为入阁,无法频繁地前往法国而协议结束治疗。
唐凤表示,接受心理治疗的经验确实如预期,让自己对相关著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除此之外,经历长时间的心理咨商使自己好像在内心复制一份治疗师的工作方式,心中仿佛有治疗师的缩影。在遇到困难或是混乱时,这段经验就像一面镜子,使自己可以随时检视内在状态,就算没有持续接受治疗,也能透过自我的检视和对话,让内心安顿下来。
唐凤最后也提到,心理咨商其实就像时下热门的「超前部署」概念。预防胜于治疗,不须等到真的出状况才前去咨商。以自己为例,咨商期间一周七天,就算不是咨商的那几天,在相同的时段心也会不自觉地静下来。而长期咨商在自己内心「安装」的治疗师形象,也可以协助自己在遭遇困难过情绪起伏时,提供不同的视角,较快让自己恢复常轨。
除了接受访谈外,这次活动也邀请唐凤政委担任「一日咨商心理师」,在模拟会谈中担任心理师角色,陪伴模拟个案的困扰。至于政委的表现如何呢?详细的访谈与模拟咨商影片,都会刊登在《咨商心理师节在台湾》的脸书粉丝专页中,快去一探究竟吧!(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