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神舟12号启动太空站长驻 中国航天事业加速起飞

经过数十年航天事业发展中国探测器登陆火星后,终于也迎来太空探索另一项尖端科技─长驻太空站。图为中国天宫太空站想像图。(图/中国航天

经过数十年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国在探测器登陆火星后,终于也迎来太空探索另一项尖端科技─长驻太空站。17日上午发射的神舟12号将把3名中国太空人送到先前发射到近地轨道上的天宫太空站的天和核心舱,正式启动太空站的多项科研挑战。这次长驻太空站任务将长达3个月,为接替任务的太空人打好为期半年长驻任务的基础。此后将每半年轮换一次,中国将常态化地保持太空人在太空站上长驻,于高速环绕地球时进行相关科研工作

根据人类数十年来探索太空的发展,长驻型的太空站虽然技术复杂、花费巨大,但能获得的科学成果也非常惊人的。从最早的前苏联和平号太空站(Mir)到多国合作的国际太空站(ISS),都为人类太空探索、地球与大气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目前和平号太空站已除役销毁,国际太空站亦渐趋老化,中国独立进行的天宫太空站未来将承接人类太空站的重要科研任务

由美、俄、日、加与欧盟联手营运的国际太空站,正式由太空人登站启用至今已逾20年。已出现一些老化现象,预计可以营运至2030年。(图/NASA)

本次发射前往天宫太空站的神舟12号,将载运3名太空人与科研设备进驻天和核心舱,预计在天和舱停留3个月,这也将创下大陆太空人在轨道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在此之前,大陆太空人在轨道上长时间停留记录是30天,由2016年天舟11号载人飞船完成。本次神舟12号任务将长达90天,期间将有一次无人补给太空船天舟3号运送物资到太空站,下一批太空人接替他们后将停留半年,从此进行每半年一次的常态轮换。

首批进入中国太空站核心舱的太空人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左)。将由神舟12号载人飞船送进入太空站。(图/中通社

中国进行太空站建立与营运的速度在全球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若与目前仍在运行的国际太空站比较,该站自2000年11月首次有太空人进驻至今已超过20年,其最高容量为7人,前后有近250人次在太空站上工作,预计运行至2030年;而大陆天宫太空站初期设计的容量为6人,如果再行扩充可能会达10人规模,而目前大陆研发的新型载人太空船已能一次载运6名太空人,按此规模,每年大约会有12至20人登上太空站。

神舟12号载人飞船任务重点是验证太空人长驻太空的生存保障技术,把生存保障系统能力从短期驻留推进到中长期驻留。另一个重要项目是执行长时间舱外活动,以及使用机械臂协助扩展活动范围。(图/新华社

大陆航天研究团队的专家曾多次表示,目前航天计划最让人关注的是太空人的培养速度可能会赶不上需求。中共航天大队组建于1998年,当时为神舟计划从空军中挑选14名精英组成首批太空人队伍,但当时太空任务少,其中有一位叫邓清明的太空人,一次飞行任务都未执行就因年纪过大而转任教官。未来太空飞行任务将会大幅增加,没机会上太空的情况已不太可能出现,反倒是人员培训可能会赶不上任务的需求,毕竟太空人的挑选、培训都有极高的难度。

成立于1998年的中国航天大队,由解放军空军中选出14名菁英组成,仅有邓清明一人始终未能参与飞行任务,最后因年龄过大转入训练教官工作。图为第一批航天员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举行宣誓仪式。(图/中国军网

这次在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12号载人飞船,将把任务指挥官聂海胜以及刘伯明、汤洪波共3名太空人送进天宫太空站核心舱。本次任务内容包括4项:1.验证载人飞船往返系统功能;2.验证太空人长期驻留太空站的生存保障技术;3.在轨道上验证太空人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能力;4.返航时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验证太空人长驻太空的生存保障技术,这次的人数为3人,将把生存保障系统的能力从短期驻留推进到中长期驻留。另一个重要项目是执行长时间舱外活动,以及使用机械臂协助扩展活动范围。至今仅有一次的舱外活动,是在2008年神舟7号任务中,时间仅10多分钟,本次舱外任务的时间会更长,操作内容更难度较高,出舱任务预进进行2次。期间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状况,例如过去曾发生的气闸舱盖无法正常开启、阳光照射导致感测器警报误响等,执行任务的太空人必须及时应对排除障碍

2008年神舟7号任务中,由当时任务指令翟志刚执行太空漫步时长19分35秒。这是中国太空人首次的太空漫步任务,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图/新华社)

在未来3个月里,中国太空人在太空中生存与活动纪录将接连突破,2022年之前还有数个舱体发射到太空站进行组装,太空站规模将迅速扩大。因此,首次将太空人送上太空站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在此一新阶段上,有关太空的各种技术与地球科学可望出现跨越式的成长,中国在科技、文化与国力上的声望亦将获得大幅跃升,对中国人来说,也将进入扬眉吐气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