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飞蚊症竟是乳癌转移 高雄19岁女治疗半年不治

高雄一名年仅19岁的林姓少女因突发性飞蚊症就医,经达特杨眼科联盟执行长洪启庭检查后发现竟是乳癌已转移至脑部、引发视乳头水肿导致,治疗不到半年就过世。(袁庭尧摄)

林姓少女罹患乳癌不自知,已转移至脑部引发脑瘤,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飞蚊症。(洪启庭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高雄一名年仅19岁的林姓少女因突发性飞蚊症就医,检查后发现竟是乳癌已转移至脑部、引发视乳头水肿导致,治疗不到半年就过世。医师呼吁,若民众突然发现自己有飞蚊症,或是原本的飞蚊症加剧,都应尽速就医,才不会延误治疗。

达特杨眼科联盟执行长洪启庭表示,台湾乳癌最常发生的年龄为45至69岁,最年轻的个案记录是14岁,但林女因乳癌转移至脑部引发脑瘤,导致视乳头水肿而出现飞蚊症,相当罕见。

洪启庭强调,林女来眼科就诊前,完全不知道自己有乳癌,更不知道乳癌已转移。林女当时表示,之前不曾有飞蚊症,因此格外紧张。在门诊检查时,双眼有轻度近视,可矫正到1.0。散瞳后发现,玻璃体没有明显的混浊,视网膜也没有明显退化与破洞。但仔细观察竟发现,本来正常的圆形视神经盘变为不规则的边缘,经诊断为早期的「视乳头水肿」,间接导致林女颅内压升高,出现飞蚊症。

当时洪启庭怀疑可能是严重的病变,立即为林女安排脑部电脑断层。没想到,林女脑部右后方明显长了肿瘤,随即安排转往神经外科进一步诊治,发现竟是乳癌转移,无奈化疗半年后林女仍不敌病魔过世。

洪启庭指出,大部分的飞蚊症仅是玻璃体的退化导致,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者也容易出现,飞蚊症是玻璃体腔的多种的胶原纤维蛋白损害、细胞杂屑沉积、发炎细胞聚集与玻璃体液化等,造成明显的玻璃体混浊,形成圆、线、蚊子、苍蝇等形状,患者容易合并视网膜破洞、剥离或黄斑部裂孔,有失明之可能。

洪启庭提醒,3C产品泛滥之下,民众更须小心提防,只要眼前出现飞蚊,飞蚊数目增加、或飞蚊形状变大,一定要寻找眼科医师检查。针对飞蚊症,台湾目前有「水果酵素」疗法,可有效治疗飞蚊症。